原题:最意是三国|纪陶然和他的《三国遗迹寻踪》

(特别提示:本文经授权发布,《三国遗迹寻踪》(三卷本)已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发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余年来,作家纪陶然独自驱车十余万公里对散落在中国大地上的大量历史文化遗存进行了艰苦的田野考察。其中走访了三国历史文化遗迹600余处,包括山川地形、关隘要塞、营垒战场、城池宫殿、古道运河、墓葬庙宇以及其他田野遗存、博物馆和考古机构等,拍摄照片50000余张,采访了生活在三国遗迹周边的相关知情人2000余人,根据丰富的历史文献材料及实地考察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著下50万字的历史文化散文集《三国遗迹寻踪》(三卷本)。该书于2020年7月已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发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纪陶然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著有历史文化散文集《三国遗迹寻踪》、《隋唐风云》、《口号中国》等。

以热爱滋养初心和动力

纪陶然对历史的浓厚兴趣可以追溯至听评书的童年,那是从儿时就开始埋在心里的热忱与梦想。他成长在一个拥有大量历史藏书的家庭里,爱听评书相声,痴迷于说书人讲的英雄豪杰和战乱征伐,这也直接影响了他后续作品创作的题材选择。

2006年,他开始在刚刚兴起的搜狐博客上连载文章《卧谈三国》,以生动活泼的对话形式,在互联网平台上尽情舞动着自己对三国的思绪。“那时候也没多少人阅读我的作品,只是出于热爱,从没想过什么,就是一味的阅读和书写。”

从最初的寂寂无名,到2009年因出版《口号中国》一书崭露头角,而后继续发力,纪陶然相继出版了《洗牌的秘密》、《微言大义:晚清民国留言簿》、《天朝的镜像:西方人眼中的近代中国》、《秦始皇:征服者与探险家》、《搜神志怪:魏晋人眼中的幽明世界》、《隋唐风云:从隋文帝到唐太宗》等多部著作,同时还有多篇散文随笔、评论文章散见于各大报刊。这些成绩让人们开始记住纪陶然。

在已经出版的众多著作里,纪陶然倾注感情最深的还是今年7月份新出版的《隋唐风云:从隋文帝到唐太宗》。在2010年左右,他就已经开始创作这部作品,沉淀了多年几经修改之后才付梓问世。这部作品按照正史的资料从北魏六镇起义写起,写了隋的兴灭、唐代建国一直到李世民去世的历史过程。纪陶然说这个作品还将继续写作下去,让《隋唐风云》的内容一直延续到唐末,形成一部约百万字的历史大散文系列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9年新作《隋唐风云》

纪陶然认为他的历史散文的写作是一个将学术研究成果进行文学再创作的过程。不同于进行大量想象加工的小说,历史散文的写作需要翻阅各种文献资料和学术论文使其尽量保证历史的真实性和学术的思辨性,附以文学上的渲染。在参考文献如何保证真实性的问题上,纪陶然认为关键是要有据可依,在有一定依据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加工,这是中国写史的一个传统,《史记》里就大量类似内容。因此看待历史都要观其大概,关键在于话语背后精神层面的意义,不能拘泥于过于细节的东西。

遗迹的真真假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河表里潼关路 葭萌关望牛头山

三国时代毕竟已经远去我们1800年了,那些遗迹是真实的还是后人附会的?对于如何看待三国遗迹的真真假假,纪陶然有他自己的看法。

根据纪陶然的说法,三国遗迹分为文化遗迹和历史遗迹。文化遗迹的意义由后世附加。衣冠冢、传说地、纪念性庙宇,虽然不是真正的三国历史遗迹,但人们已经将三国文化附于其上,在历史累代发展里,也逐渐长成根植在人们内心的一种无可替代而有特定精神的文化,有它特定的价值存在。不同于文化遗迹,历史遗迹务求真实,要能够被历代史书记载及考古研究加以证实。

对于无法确定的遗迹,纪陶然会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附以合理的推理判断,并进行实地考察。如赤壁之战的古战场究竟在哪里,历来有“楚天五赤壁”之说。“在湖北,有五个地方分别被一些史地资料记载为赤壁古战场,分别是蒲圻赤壁、江夏赤壁、汉阳赤壁、汉川赤壁、黄州赤壁。而现在,疑似赤壁古战场的地方就更多了,甚至一些汉江流域的地方也加入了争论,构成了一场新的‘赤壁大战’。”这么多的赤壁遗迹无法确定,纪陶然便会逐一到访、查证。

在多年寻访之路上,纪陶然已经采访了2000余人,其中大多是居住在古迹附近的老人。虽然老人讲述的内容很多也都是传说传言,不一定真实,但是他们经历了中国发生变化最大的几十年,而这几十年恰恰也是古迹发生变化最大的几十年,大片的古迹在消失,在被滥用和改造,老人们或许已经是所剩不多的古迹生命轨迹的见证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蜀夷陵猇亭之战古战场 合肥逍遥津古战场遗址

对三国的热爱让纪陶然将对三国的研究和写作根植在无尽的历史长河和广阔的九州大地上。每一处河流和山川,每一场战役和杀戮,每一次迁徙和逃亡,他都渴望将自己置身在历史里,还原文字记录下的每一条痕迹。希冀一萌生,除了实现,别无他法。十数年的时间,他走过全国大江南北,三国遗迹的面纱在纪陶然的脚下终于被一个一个掀开,遗迹的现状也终于将要被公众所看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操行军的古羊肠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艾走过的阴平小道——摩天岭

"心痛"

在探寻三国遗迹的过程里,纪陶然看到更多的还是一座座“小土堆”。毗邻养猪场的汉灵帝文陵,被垃圾淹没的古代城墙,大量的遗址,立碑冠以“某某重点保护单位”,便算作是已被保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魏洛阳故城遗址

在纪陶然看来,许多遗迹或许并不具备任何经济效益,但从人类的长远利益出发,遗迹只是当前尚未显现其价值,但论未来,遗迹的效益未可知。三国遗迹是历史的一部分,它对后世研究历史、考察人类发展历程会起到积极作用,如果这些遗迹被破坏,就如同这个点永远消失在了历史进程中,带来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因此,纪陶然认为,如果遗迹没有特别妨碍到社会的发展,便理应受到原址保护。在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可以异地保护。

如所处地要修建三峡水库的云阳张飞庙,人们最后以异地保护的方法,为每一块砖编上号码,完全拆下,再完全迁移,顺利地对张飞庙进行了保护。成都武侯祠的三义庙,也是如此。还有一些博物馆在馆内对古墓进行复原展示,也是很好的范例。只有当遗迹严重阻碍社会发展,而又不具备异地保护的条件时,遗迹才能面临被舍弃的命运。

遗迹的保护是必要的,但显然,当前的遗迹保护情况还是显得粗糙了些。“如果你把它破坏掉了,我们的后人有可能会责怪咱们。”“我看到的一些人文景观受到的破坏,很心痛,还有看到自然环境受到很多破坏,其实更心痛。有些三国遗迹本身就是自然地貌。有的山都已经被铲平了,或者是被开山炸石炸得不成样子,有很多河流受到污染,还有的已经断流了,甚至河道也消失了,这河就没了。”

《三国遗迹寻踪》将焦点聚集至三国遗迹的现状,纪陶然希望通过通俗易懂的历史讲述和生动的照片再现,表达自己对遗迹现状的痛心,并让人们直观地了解《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地点的现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虎牢关遗址

艰难的寻访之路

十多年来,寻觅三国遗迹的愿望驱使着纪陶然将几乎所有的节假日都投入到这条并不好走的遗迹寻踪之路之中,在全国各地留下自己的脚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雀鼠谷内驾车,蜿蜒行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拜访袁绍老家,踩了一脚泥”

一个人的考察旅途注定是困难而孤独的,寻访目的地经常是山川险要的地势。手机导航不间断地发出“前方傍山险路”,“前方落石区域”,“前方涉水路段”,“前方急上坡”,“前方急下坡”,“前方急拐弯”的提醒,似乎导航永远没有不说话的时候,“我听着它都挺累”。“有好多地方就不是正经路了,乡间小路、盘山小道,它们狭窄颠簸,但是你又必须得去。”事实上,纪陶然经常独自开车走过各种各样的危险地区,窄狭的路面已经成为寻访途中的家常便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乎无路可行的蜀道

如在探寻孟达墓的途中,纪陶然经历了一次电影情节般的生死较量。孟达墓地处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从临崖路到孟达墓只有一条小路可以通行。这是一条曲折险峻的山路,坡度极大,车辆几乎就在悬崖边上行驶,每一个转角都需要在适当的时机完全掉头才能顺利转弯,稍有不慎就有掉下悬崖的可能,悬崖下就是滔滔汉江。下午挂在西边的太阳刺眼,光线在瞳孔前留下烙印,让人看不清眼前的景象,这为本就高度困难的上坡路又增加了新的难度。行驶在路面宽度与车辆宽度所差无几的盘旋山道上,每转到一个弯道都是对驾驶者极度的考验。有时候四个轮子只有三个触地,还有轮子在打空转,一股胶皮烧焦的味道也开始在车内蔓延。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纪陶然咬牙开上了山,来到了“见之不易”的孟达墓。到达孟达墓之后,像刚从生死关头绕了一圈,他坐在车里缓了二十分钟,才整理好心情。连接山下和孟达墓的路仅此一条,在咬牙上完全程后,下山时又得原路返回,再次体验一段惊心动魄的旅程。

这还是有路可走的情况。有些地方可能连这样的路也没有。纪陶然曾经在甘肃与四川交接地带的无人大山中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羚牛四目相视。“那是邓艾所走的阴平小路,蜀汉就亡于邓艾的那次偷袭。阴平小路当时就是险途,现在也没有上山的公路。我只能步行在大山中寻觅。”“我闯入了它的领地。那家伙幸好没有攻击我。如果攻击我,我逃不脱的,想寻求救援都不可能,那一带就没有手机信号。这是我看见了它。森林中不知有多少双眼睛看着我,我没有发现它们罢了。那是自然保护区,是毒蛇猛兽的天堂。”

三国遗迹寻踪的过程是艰难的。即使多次面临困境,即使要与危险博弈,纪陶然也没有想过就此收手,他的寻迹之路仍在向前无限蔓延伸展着。对于这样“高危”的生活,他也曾有过深深的恐惧。但在最后,他还是轻轻洒下一句:“高危才有意思。”

不必过多地考虑“意义”

在出版了多本著作,经历了多样的故事,冒了高危的风险,做了大量的考察和研究之后,纪陶然却认为自己根本就没有努力过。“我是一个慵懒散漫的人,不会努力去做什么,只会由着性子放任。写作、寻访,我做的事情都是我想要去做的事情,都是融入我生命的事情,谈不上努力,相反更多的是一种纵欲。如果不去做,才要努力呢。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呼吸将近三万次,这么枯燥乏味的重复性工作,也没见谁说自己在努力的。”

而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义,纪陶然的回答更是直截了当:“我并不认为自己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做什么事也不必过多地考虑意义。人活在世上,总要找点事情来做。这个事情是什么取决于个人的兴趣、能力和所处的环境与时机。许多事情无法强求,也不必强求。无论是山顶或山脚,森林或溪谷,风景在任何高度都可以美丽,人生在任何位置都可以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如果你做的事情能够对别人有一定的益处,那再好不过,若是没有也无所谓,但不能伤害别人,这是底线。在空旷的宇宙和冷峻的自然面前,没有任何事情是真的那么特别有意义或是了不起的。一个人能够去做自己认为有趣且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可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之翳嘉林,坐石矶,投竿而渔,陶然以乐。"

分裂是乐,危险是乐,探索是乐,

不断挖掘生命的价值,

乐尽在其中矣。

(图片源于受访人)

作者:林芝瑶 朱鑫 孙颖 孙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