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花23万送孩子去培训班,希望孩子能在中考的时候有个好成绩,结果孩子只考了220分,更离谱的是物理只考了2分!

这事就真实地发生在周女士身上,周女士将孩子送到鹤壁淇滨区远大教育培训学校,希望能提升孩子成绩,考上高中。结果孩子中考只考了220分,物理才考了2分,周女士一怒之下找到培训学校。

孩子的班主任说他只见过一次孩子,言外之意孩子没怎么来培训学校上课,他认为周女士应该反思一下,孩子为什么不愿意接受教育,而不应该指责学校。周女士则认为孩子不学习,不是读书的料,学校为何不和她沟通,只知道一味地收钱。

培训机构和家长互怼,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现在当地教育局已经介入,正在调查此事,协商退款事宜(以上新闻来自河南民生频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这件事,我觉得家长们不要一味地迷信补课就能提高学习成绩,也不要认为把孩子交给培训机构,家长就可以放心,可以对孩子不管不顾了。我家孩子读小学四年级,目前除了兴趣班之外,没有上过文化课的补习班,而他的很多同学都上课外辅导班,且花费不菲,有的孩子一个月仅上课外辅导班的花费都要在五六千元,如果是初中生、高中生,补课费用更高。

我家紧邻一所小学和幼儿园,辅导机构特别多,楼下的商铺百分之八十都是各种培训班,上培训班的孩子有的才读幼儿园中班,就送去培训机构学拼音,为上小学做准备。我认为不是把孩子送去辅导班,就能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辅导班的教学水平暂且不说,咱就说说家长的心态,如果家长有以下三种心理,建议不要贸然将孩子送去辅导班,要三思而后行。

图省心的心理

小学下午四点多钟就放学了,有些孩子被家长送到辅导班,让辅导班老师来监督孩子完成作业,等到作业写完后,家长才把孩子接回家。有些家长是因工作原因,不得不把孩子放在辅导班,有的家长则是为了图省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认识一位家长,他说看到儿子就心烦,辅导他功课,他不认真,写作业磨磨蹭蹭,每次写完作业都错很多,还要一个个地给他纠正,每天晚上辅导孩子功课都要大呼小叫,他和媳妇每天轮流上阵,太闹心了,干脆送到辅导机构,由辅导机构的老师监督孩子完成作业,给孩子改错,等孩子写完作业,再把孩子接回来,这样一家人就可以其乐融融了。

试想一下,咱的孩子,自己不上心,指望别人上心,就能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可能吗?不要高估了辅导机构的老师,这些老师都不是正规的老师,一般学校里的在职教师都不能去辅导机构做兼职的,而且有的老师不负责,不会像父母那样,认真教孩子,有的老师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让孩子照抄了事。

我有一个朋友,她的女儿读二年级,她曾经孩子送到辅导班一个月,后来果断放弃了,我问她为什么,她说检查孩子作业后,她才发现很多题目都是错的,辅导老师根本就没有仔细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的家长更大条,学校里有什么事情,都让辅导班的老师去代办,比如孩子在学校犯了错,家长不愿意去,或者没时间去,就让辅导班老师与孩子的班主任沟通。我们要坚信一点,父母才是对孩子最上心的人,如果父母都不上心,我们能指望别人代管孩子吗?把孩子送去辅导班,看似省心,实际上有可能更操心。

安慰的心理

孩子学习不好,家长肯定着急,可自己又没有办法帮助孩子,或者不愿意花心思、花时间帮助孩子,就用花钱给孩子报辅导班的方式来买一个心理安慰。

小北读四年级,他的数学成绩不是很好,上个学期,因为疫情,学校一个学期都没有开学,他的妈妈就托人偷偷地把他送到一个一对三的辅导机构,据说辅导孩子的是一个在职老师,期末考试的时候,小北考了62分。

小北的妈妈苦笑着说,儿子的成绩很稳定,上不上辅导班都考60分左右,我问她那为什么还把孩子送去辅导班呢?小北的妈妈说,不让儿子上辅导班,她睡不着觉,总觉得孩子学习这么差劲,不送去辅导机构,对不起他,把钱花了,他学不会,就是他的事情了,反正她自己尽到了做父母的义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是典型的花钱买安慰,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不是送去辅导机构就能提高成绩,帮助孩子找到学不好的原因,调动孩子学习的内驱力,才是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根本举措。

侥幸心理

小冉与我儿子是同班同学,她每天都要上课,节假日更忙,课程多得连吃饭的时间都快没有了,就拿这个暑假来说吧,据我所知,小冉报了篮球班、英语班、舞蹈班、奥数班、国学班等,尽管如此,她的学习成绩还是一般,与她的付出和父母付出的金钱不成比例。

小冉经常说她很累,不想去上课,她妈妈却总说:“去上课了,多少能学点。”我认为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孩子去上课不等于学进去,还有可能越学越糟糕,因为课业负担太重,让孩子没有喘息时间,会让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越来越厌学,厌学比不爱学糟糕上百倍,要纠正孩子厌学的毛病真的很难。

如果有以上心理,建议家长不要着急送孩子去辅导班,学习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家长的陪伴和帮助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这比任何辅导班都有用,可不少家长却忽略了这一点,将孩子推给了别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