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北宋时期的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它的应用推动了知识的广泛传播和交流,使中国成为活字印刷的发明国。在我国从泥活字到铅活字,“铅与火”排版印刷方式一直延用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用计算机处理汉字成为大势所趋。

潍坊华光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

和北京大学王选团队

一起接过历史的接力棒,

研制成功“华光”牌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国家银牌质量奖,

实现了印刷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光计算机公司(视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选(右)和技术人员查看编辑样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激光照排系统编辑的报纸从照排机中输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光照排录取终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光Ⅱ型电子出版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光Ⅲ型照排控制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光Ⅳ型照排系统主机

据统计,1988-1990年期间,潍坊生产的华光Ⅳ型照排系统达172套,成为很抢手的畅销产品,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1989年《人民日报》引进美国HTS公司的照排系统失败,1990年《人民日报》全部采用国产华光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从此外国照排厂商全部退出中国市场。为此《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了“迎接印刷技术革命的挑战”的文章。随后几年,全国省级以上报纸全部采用了国产激光照排系统,一个新兴的高科技产业——电子印刷产业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光普及型轻印刷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2年6月美国《侨报》利用华光Ⅴ型电子出版系统一步到位,甩掉了铅排工艺,成功实现了繁体中文大报的彩色版面的编排,进一步显示了华光Ⅴ型系统的技术实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光彩色电子出版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光广告排版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光被评为全国实施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字照排系统”从一个构思发展成为新兴产业是十分艰苦的,必须不断地创新。从1975年王选对“汉字精密照排系统”开始调研,提出汉字字形信息压缩及快速复原技术方案,到新华社、电子工业部、潍坊计算机厂等单位参与攻关,再到潍坊计算机厂作为总承厂,在潍坊生产主机和照排控制器,生产出华光激光照排系统,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凝聚着华光人的聪明才智和创新实干,展示了华光人勇于挑战、争创一流的奋斗精神。这也是潍坊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和见证。有了这种生生不息的创新奋斗精神,潍坊工业一定会在新时代再创高质量发展新辉煌。

(本文参考宫秀华主编的《华光记忆》,图片选自《华光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