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可以说是当今世界上杀伤力最大的武器,在这一点上,日本有绝对的发言权,二战时期,日本偷袭珍珠港后,作为报复,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对于日本民众来说,多年来都是“谈核色变”,再加上2010年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电站泄漏的事故,日本对核辐射的恐惧很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5年后的广岛究竟长什么样?

外界基于这种恐惧,在脑海中形成了有关核爆炸的常规印象,那就是方圆几十里寸草不生,而且长时间难以复原,还有可能出现物种变异,核泄漏就可能造成这种景象,更不用提当年美国向日本广岛投下原子弹后,广岛的模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事实上,时隔几十年,广岛如今灯火辉煌,已经顺利完成重建,很多人生活在广岛,此前,广岛还被评选为全球宜居城市,广岛甚至成为了日本有名的旅游城市,旅游产业发展顺利,还拉动了广岛经济的发展,使得广岛成功崛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专家说其实我们都错了?

对此,外界有人质疑,难道是原子弹的实力被高估了?实际上原子弹根本没有想象中令周围寸草不生的杀伤力?专家分析认为,其实我们都错了,不论是先前的刻板印象还是现在的质疑,人们都忽略了很多历史性因素和自然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美国向日本投下原子弹时,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国家对他国发动核打击,也是原子弹第一次被投下,不是我们高估了原子弹的杀伤力,而是美国最开始并没有完全掌握原子弹的投掷方法,当时美军投放原子弹采用的是空投方式,原子弹还没落到广岛,就已经在空中发生了爆炸,这很大地削弱了原子弹威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在原子弹投放早期,日本广岛当地确实深受核辐射困扰,身体在不同程度上出现病变,后代还出现了遗传性疾病,这一方面证明了原子弹的杀伤力确实惊人,而广岛能够发展到如今灯火辉煌大变样,还得益于日本常年温和湿润的气候条件,使得核辐射大大减弱,再加上日本当地政府多年来为解决核辐射问题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广岛能有今天,偶然又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