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家人之名》正在热播,剧中的齐明月是一个隐形的可怜虫,相比凌霄、贺子秋、李尖尖,她虽然有父母的疼爱,却活得一点都不轻松,因为她有一个控制欲极强的妈妈。

读高中的时候,妈妈要求她不能做千年老二,一定要考第一名,考第三名就被认定考得很糟糕,要被送到辅导班;妈妈带她去买衣服,她看中一件白色的T恤,被妈妈否定,“太难看”,给她选了一件粉色的T恤,25岁了,买了一条粉色的睡裙,被妈妈说太幼稚,齐明月问妈妈:“你不是说穿粉色的好看吗?”妈妈否定;一家三口出去吃饭,妈妈让齐明月点菜,嫌弃齐明月不会点菜,总是老三样,齐明月不点菜,又要挨训……

齐明月因为有这样一个妈妈,也就不难理解她暗恋凌霄9年,迟迟不肯表白,被凌霄拒绝后,又将责任归咎于自己,“我连点菜都没办法自己决定,你不喜欢我也正常,我没主见,还自作多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可见,齐明月真的是一个小可怜虫,明明很优秀,却活得很不自信,胆小慎微,而这都与她有一个控制欲极强的妈妈密不可分。控制欲太强的妈妈,是费力不讨好的妈妈,她们为孩子做得最多也最累,但她们也是最容易破坏孩子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父母,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利,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让孩子变得不自信,否定自己,不敢追求梦想

齐明月在外人看来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女孩,读高中时是班长,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人长得又漂亮,可在妈妈眼里,女儿什么都不行,学习是千年老二,不会买衣服,不会打扮,找不到喜欢的男孩,连点菜都不会。

其实,不是齐明月什么都不会,而是妈妈一直在控制女儿的成长,当女儿做出自己的选择时,妈妈立马全盘否定,把女儿骂得一无是处,久而久之,齐明月就养成了依赖的心理,一切都让妈妈来决定,不然自己做了决定,也会被妈妈骂,被妈妈否定。

渐渐地,齐明月就失去了自我选择的能力,到了该自己做选择的时候,就觉定自己选的一定是错的,因为她觉得自己不够优秀,一直在不断地否定自己,用她的话说就是比较擅长自我检讨,说到底还是不够自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不自信,总是否定自己的人,就像水中的浮萍,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追求什么,即使有梦想,也无法去勇敢地追求,因为他的命运都是别人替他安排的,他已经丧失了选择的能力,这样的孩子活得没有价值观和成就感,生命也失去了活力。

孩子的幸福指数低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人员曾追踪调查了5362人,从10岁一直到年逾花甲,了解儿时父母对他们的行为限制,以及长大后的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健康水平。

结果显示,儿童时期被父母过限制行为、干涉隐私的调查对象,长大后比较不快乐,独立性较差。而那些从小就能到父母温情回应的调查对象,生活满意度较高,心理更健康。

齐明月已经是成年人了,而且是一名新闻记者,可她却害怕与妈妈相处,宁可在外面租房子住,也不愿回家,更不敢在妈妈面前暴露真实的自己,活得很憋屈,只敢和闺蜜李尖尖、唐灿“耍无赖”发脾气,试想一下,一个带着面具的人,将自己伪装起来,怎么能过得幸福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女儿变得霸道,让儿子变得懦弱

有一句话叫“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这并不是空穴来风,这是认同心理,认同是指个体向比自己地位或成就高的人的认同,以消除个体在现实生活中因无法获得成功或满足时,而产生的挫折所带来的焦虑。

在《以家人之名》中有这样一个桥段:凌霄请齐明月吃饭,以表示歉意,在点菜时,齐明月还是按照妈妈的方式点了菜。这就很有意思了,齐明月明明很讨厌妈妈的专制,为何还效仿她呢?

这就是认同心理在作怪,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那些家暴的父亲往往会有一个有暴力倾向的儿子,而爱唠叨的母亲往往会养出个爱唠叨的女儿,这就是“遗传”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样的道理,控制欲太强的妈妈往往养出一个同样有控制欲望的女儿,如果是儿子,反倒更懦弱,因为女人在一个家庭中太强势,那么,其丈夫往往比较懦弱,而男孩是学着爸爸的样子逐渐长大的。

父母的控制欲太强,就剥夺了孩子自己长大的权力,孩子若自己无法长大,就无法自立,更别说自强,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放手,哪怕孩子摔倒,都比捆绑住他的手脚要好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