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又发生一件校园霸陵事件,一学生在校门口遭同学割喉,原因竟然是2人在校内发生口角,放学后王某校外购买了一把美工刀,从背后将杨某脖子割伤。造成杨某脖子伤口长约10厘米,深约3厘米,在医院滞留53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5日,朔州市公安局朔城分局下达行政处罚书:王某行政拘留10日,罚款500元,因王同学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不执行行政拘留。

每次看到校园霸凌的新闻,都会想起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说过的一句话:“孩子,你要有不伤人的教养,但也有不被伤害的气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经李玫瑾教授在《开讲啦》节目中,被观众提问说:“如果你的孩子,有一天跑过来跟你说‘我同学欺负我,他们打我’;你会不会跟他说‘打回去孩子,我支持你’呢?”

李教授坚定地回答:“打回去,我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教授解释说:“我们现在所接受的教育,更多的是遇到问题先让孩子自我反省;这反而纵容了一些不良行为,最终导致校园暴力事件不断发生。”

“打回去,我支持你”不是在纵容暴力,而是在用另外一种方式减少暴力事件的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教授给父母提了两个建议:

第一,自己的孩子不要欺负别人,这是家教问题,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什么事情不能做,越有力量越不能欺负比你弱的。

第二,自己的孩子不要被别人欺负,可以让孩子从小进行体育锻炼,有运动就有爆发力,就不容易被别人欺负。

教孩子“打回去”是一种解决之道;但也要分情况而定,更不能报复性伤害别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究表明很多犯罪心理,源于情绪的失控,而孩子的情绪教育问题,大多和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关。

孩子6岁之前一定要说“不”,给孩子一场“克制任性”的教育

6岁之前性格养成,此时家长的管教是最有效果的。

比如说,一个3、4岁的孩子和家长闹,爸妈应该说,今天这事儿不行就是不行。

这孩子闹吧,他能怎么闹?大不了在地下打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等到他十三四岁了,家长突然跟他说——

“你得听话了,好好学习,我不给你钱了,你不能去网吧玩了。”

孩子还会和家长闹,但他有好几种途径了——离家出走,跳楼或者其他极端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么点大的孩子,他怎么会想到“死”呢?

因为在他的眼里,家长的爱是没有限制的,他已经学会了用家长的“爱”,来威胁家长,只是他不知道死的含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6岁之前说“不”,遇到孩子无理任性的时候,一定要给给孩子一个最早的“克制任性”训练。

第一步:

直接抱回家;当场不要打也不要骂,任孩子哭不要管。

第二步:

回家后抱到卧室里,一对一,不管谁来管,一个人管就够了,把门一关,其他人不要来劝来干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步:

记住四个“不要”

不要骂孩子,言传身教很重要,要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不要打孩子,大人打小孩,这不公平;

不要说教,孩子哭闹时,你说什么对他都是噪音,你越说他越闹;

不要走开,他就是闹给你看的,所以你一定要看着他闹。

等孩子哭到精疲力尽的时候,他就会知道,闹是没有用的,年龄越小,管教效果越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帮助孩子学会控制情绪,不至于做出失去理性的行为

管理情绪,并非压制它,而是认知它,给予它出口,让它流动起来。

让孩子认知一下不同的情绪等级,都会有哪些不同的身体语言信号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60度,轻度的情绪波动:例如不耐烦、说话没好气等;

60-90度,中度情绪:有比较明显的生气,会大喊大叫、扔东西、摔门、挑衅父母等;

90-100度,极度的情绪爆发:往往伴随着孩子竭斯底里的尖叫大哭、恶语毒言的诅咒,甚至拳脚相加的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面管教》里一个挺形象的理论——″掌心大脑″,清晰又简单地演示了当情绪来临的时候,大脑是如何丧失理智的。

我们的大脑,就像一个拳头,大拇指是最可怕的情绪怪兽,另外四个指头是″大脑盖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我们平静时,大拇指放在手心里握成拳头,″大脑盖子″是合上的,情绪怪兽也就被关在里面。

而当我们发脾气,与人发生冲突时,情绪开关被触碰,四个指头一张开就打开了″大脑盖子″,情绪怪兽瞬间上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对孩子的情绪表示理解和认同,他们就能平静下来。但仅仅认同情绪还不够。下面是6岁前孩子最容易失控的瞬间,妈妈们可以借鉴这样的方式帮孩子梳理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当孩子发脾气扔东西时

× “不要再乱扔东西了!”

√ ”你扔这些玩具,我会以为你不喜欢和它们玩了。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父母越说什么我偏不要做什么。

不如换个角度来跟他们说话,告诉他们″你正在做什么,这个行为无法表达你想说的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当孩子生气动手打人时

× ″你再打人试试!″

√ ″你生气、你愤怒都是很正常,但是打人就不对了。″

我们要明确一点:情绪是没有错的,错的是表达方式。

打人、踢人这种伤害他人、伤害自己都是不被允许的,拿别的东西出气更不是解决愤怒最好的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当孩子做错事需要受到惩罚时

× ″够了,你到那边站着,没我允许不能出来。″

√ ″我们可以找个地方冷静下来。″

这种计时类的惩罚,只会让孩子的愤怒再度升级。

对孩子来说,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比无意义的惩罚更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 当孩子跟父母对着干时

× ″现在就给我去刷牙/吃饭/睡觉!″

√ ″你想要先给小兔子刷牙,还是先给自己刷牙?″

对孩子来说,发脾气是他们想要掌握主动权的方式之一,当他们想要独立就会发脾气。

这时候父母就要用一些小技巧,给孩子一个巧妙的选择:不让他们选择做或者不做,而是选择什么时候做,或者以什么方式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 当孩子听不进你的话时

× ″跟你说那么多遍,你到底有没有听进去?″

√ ″我说一遍,然后你小小声地在我耳边重复一遍,这样我就知道你有没有听进去了。″

用不同的音量说话,孩子会因为很好玩记住这件事。重复一遍,还能起到巩固的效果。

越是大声地吼他们,他们越不容易听进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 当孩子在公众场合哭闹

× ″你这样很丢人。″

√ ″我们找个没人的地方,解决一下这件事。″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加倍训斥孩子,事情发展可能会更糟糕。

将他们带走,找一个适合的地方解决这件事,既避免了事情的进一步恶化,也能有个更好的结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 当孩子情绪崩溃大哭时

× ″我数321,你给我停下来!″

√ ″宝贝,妈妈看到你身体里的那个情绪小怪兽又出来了,我们一起打败它好吗?

当我们生气时,身体会发生应激反应,让我们产生不安全感。

父母除了陪着孩子,还需要给情绪一个可视的形象,让捉摸不定、抽象的情绪变得具象化,这样能更有效地帮助孩子管理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父母帮助孩子管理情绪的基础是满足孩子对爱的需求,任何一个孩子在伤心、难过、情绪失控的时候,其实是最需要父母的时候,教会孩子如何安慰自己,快乐的生活,能让他受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