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典文化中,唐诗、宋词和元曲无异是诗歌中的三朵最艳丽的奇葩,而宋词不仅仅是一种文学作品,而且更是在宋一代被作为歌曲而传唱于世。
说到宋词,我们不能不首先想到的就是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后人称他为苏东坡。
我们说,为什么苏东坡能够称为宋词的第一主角?他为什么能够站在宋词的第一高度?他的魅力和风采到底体现在哪里。我们今天就以他的两首词来谈一下苏东坡的人格魅力和作品风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不是文学评论家,也不是文学专业人士,我只是一位普通的文化爱好者,我是站在普通者的角度来说一下我心中的偶像,我是苏东坡的坚挺的粉丝,原来对苏东坡的喜欢出于他的诗,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阅历的扩展,我却越来越喜爱他的词,我认为苏东坡的词富有生活哲理,越是在困境中越能写出对生活的信念,对挫折的视而不见或置之度外,以旷达乐观的心情来迎接困难。他的词的内容均来自生活的历练和真实的场景,没有闭门造车的苦吟,没有搜肠刮肚的无病之呻。
下面我就以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水调歌头中秋》来体味一下苏东坡的宋词之魅力和文学成就。

01

01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首词是苏东坡被贬谪黄州时所写的一首写景、怀古和由景、古而伤情的作品。作者开篇就给人以宽大的视角,词人站立在滚滚的长江边,望江水东流,并且在更容易使人产生联想,引发情思的夜晚,看天上明月,想到自己不能建功立业,反而被朝廷贬谪到黄州,不禁伤情悲来,写下了这千古名篇。
词人的内心世界永远无法被外人和读者懂得,这首词中,我也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词人站立在赤壁,他想到的是周瑜,而不是诸葛亮、刘备、孙权或其他英雄人物?周瑜到底在苏东坡的心目中有着怎么样的地位?
我以前,提到赤壁时,我第一个想到的是孔明,也就是诸葛亮。也许是电视剧中对于诸葛亮的刻画的形象是手挥羽毛大扇,谈笑风生,真是一个风仙道骨之人。但是在苏江坡的心中,在赤壁这个地方能够大书特书的应该是少年儒将周瑜,也就是说苏东坡心中的真正的英雄就应当是身为武将,在边关兵戈铁马,驰骋沙场,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苏东坡的另一首词来得到印证。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在《江城子》这首词中,明显感受到苏东坡那种建立功业志在沙场的决心,弯弓射箭、驾长车,阻西北的西夏敌人的入侵,但是苏东坡终究不能成为一代战将,而是在朝堂之上,面对着勾心斗角的官仕之途,心力疲尽,只能借助着这大江明月,借景抒发内心的郁结之情。
在《念奴娇》这首词中,从眼前的空间,江水,赤壁到天上的空间,明月。从遥远的古代时空到现在的自己的时空,词人无论是高昂的情绪还是悲伤的对岁月的逝去,都怀着一种既高旷激昂又有着低沉自伤的感情。其实,这首词中也富有哲理,人生如梦,华发早生,这是苏东坡对人生的一种感悟,感悟时光的流逝,感悟历史人物在长河中“洗去豪气”也如烟云散化,无影无踪,只有在后人的吟咏中展示曾经的辉煌。

02

02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一个大作品,首先有一个大意象,而关于月的诗词作品众多,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不可胜数。从李白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只是简单的形象外表描写,虽然形象生动,但是却没有将一种感悟融入其中。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极尽春江晚月的描写,但是只是一种对月伤怀的繁复叠吟,没有体现出作者真实的情感,当然这只是笔者自己的认识,并非对两者的贬斥。而只有在苏东坡的笔下,中秋的明月包含着如此丰富的情结,并且蕴含着浓厚的哲理。
特别欣赏这首词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明知道这个世界不完美,但仍然发出美好的祝愿,这种祝愿,与其明明是幻象,但还是要发声,人生不如意,还要坚持着,还要生活着,还要在不完美中活出一分精彩,活出一分洒脱,苏东坡的词总是给人以一种精神慰冀,一种以现在的词来说就是正能量,这也是苏东坡的词在有宋一代,成为后人不断仿效模仿的对象,成为后人不断吟咏的作品之一。
苏东坡的词,百读不厌,越读越新,它是宋词中的永不褪色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