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与城市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其实并无定说。而且,作为学说的‘说’是一回事,作为具体实践的摄影创作又是另外一回事。”8月17日,上海书展期间,在题为“街头 ? 永远开放的画廊”的《城市表情》新书分享会中,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顾铮通过介绍中外不同摄影家的摄影创作并根据自己作为一个摄影家的个人体验,为读者提供了对于摄影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和城市再现的媒介的全新理解。本书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为增补第三版,展示了从19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30余位各国摄影家的都市摄影实践。

此次分享会为上海图书馆的“上图讲座”所推出的“书香 ? 上海之夏”名家新作系列讲坛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摄影与社会都市化之间有什么关系?这种关系又如何进一步影响艺术家的摄影创作?讲座上,顾铮提到,摄影的发展正好和19世纪西方社会的都市化进程相契合,因此摄影在发展自己的语汇与风格的同时,也深入记录了西方城市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照片已经成为了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

他同时也拓展开来讲述了自己对摄影史书写的反思,以及这种反思对于《城市表情》的书写的影响。他认为,很长一段时间里,艺术史和摄影史的书写编纂有浓烈的欧美中心主义的倾向,发达国家的充分资源和相对优厚的研究条件形成了一种筛选摄影家与规范摄影史脉络的方式,但这在今天看来也不可避免地具有相当的偏狭,通常意义上的“亚非拉”各国的摄影家的实践受到关注较少。这种失衡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去纠正、平衡。

顾铮的这一反思在已经出至三版的《城市表情》中也体现了出来,本书最早出版于2003年,内容源于顾铮1996年在北京《中国摄影家》杂志的连载专栏“都市摄影大师列传”。2003年版就是把此连载全部收入。到2009年,《城市表情》第二版新增了对中国摄影家以城市为主题创作的多篇文章,将中国的都市观看实践也纳入视野。而此次2020年的第三版,又根据国外摄影史的新发现,在中外摄影家的篇章安排上做了进一步的增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何看待索尔 ? 雷特这样的艺术家,以摄影谋生,又以摄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城市表情》是如何选择摄影家的肖像照的?顾铮说,在《城市表情》中收录的中外摄影师们对都市有着各自截然不同的理解,风格与手法也是各具特色。有些人纯粹以摄影观察都市的全部细节,有些则通过拍摄人像来聚焦都市生活,有些则以都市作为情感宣泄对象,有些将都市看作一种欲望的载体。这些各具特色的摄影实践组合在一起,演绎出现代都市生活的多面向的复杂形态,也展示了现当代摄影的丰富多彩的风格、魅力与可能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何看待《左岸之恋》将爱情作为一种负面的元素呈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