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彩又称逗彩,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创烧于明朝成化年间,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斗彩是预先在高温(1300°C)下烧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间,然后再次入小窑经过低温(800°C)烘烤而成。斗彩以其绚丽多彩的色调,沉稳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种符合明人审美情趣的装饰风格。在中国陶瓷工艺发展史上,金代磁州窑系统已有红、绿、黄彩等相结合的釉上彩制品。

斗彩瓷,属于明代宫廷御用瓷器。是以斗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因其纹饰中釉下青花色与釉上彩色同时出现好似争奇斗艳而得名。其以纹饰新颖,色彩淡雅而名重于世,斗彩瓷的烧成是我国陶瓷工艺史上的重大成就,为后来彩瓷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斗彩既不同于釉下青花的装饰,也不同于釉上五彩,釉上粉彩,釉上珐琅彩和素三彩等釉上彩绘的装饰,它是将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结合,一同装饰于同一件瓷器面上,形成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相互争奇斗艳的艺术表现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化斗彩之所以能够成为传世的极品,与成化皇帝的特点、性格、环境和喜好精巧细腻之物是分不开的,充分体现了成化皇帝与当时的制瓷有着密切的关联。成化斗彩的成就,是成化御窑的艺人们用聪明的智慧和勤奋的汗水为中华民族作出的杰出贡献。成化斗彩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更深层次研究的内容,以进一步提升对成化斗彩的认识。

一、明成化斗彩瓷特征有哪些

1、瓷土要经过三至四次的淘洗,胎色洁白如玉,晶莹脂润,胎质紧密重,声音清脆悦耳音律较长,造型规矩不易变形入窑造烧后,底足露胎和接釉处有极浅的炒米色。

2、在制好胚胎上以平等青(氧化钴)作为着色剂,落款并绘上所需要的青花,线条流畅有力无拖泥带水现象。

3、施釉施一层白色而较肥厚的玻璃釉,气泡极小肉眼很难看出。

4、“内”烧制成型以后的瓷器叫青花淡描也叫做漏彩(因为还未填彩)。

5、在青花轮廓内填上所需要的彩色一般都是绿彩、黄彩、红彩还有少量的紫彩(姹紫)彩色均匀,填得规整有力非常协调。填彩不出青花轮廓之外。全部在青花线条以,内然后经过小窑烘制而成。

真品瓷器,器皿无论造型、画意、制作、绘画等都是规格化的,如有差异则立即销毁。款式多以楷体为书写规范,青花明显沉于釉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现代仿斗彩瓷

现代仿明清斗彩瓷数量非常少。现代仿斗彩瓷的特征主要:

1、胎极粗松极轻胎色为深浆色,手感粗糙无光滑脂润之感。

2、施釉极薄釉发青,发灰。

3、釉下青花浮于釉的表层颜色不鲜艳绘画粗糙、呆板不流畅。

4、落款更差也针尖点击更明显。

5、现代仿明代成化斗彩,画工草率。

提到古瓷器中的斗彩,许多人自然会想到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它的名气最为响亮,也弥足珍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9年,香港大收藏家仇炎之先生拣了个大漏,以1000多港币买了一对成化斗彩鸡缸杯,一时传为藏界美谈。其中一只在1999年的苏富比拍卖会上以2917万港币成交,再一次刷新当年纪录,成化斗彩也名声大噪。之后2014年,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又以2.8亿的天价成交,创造了陶瓷拍卖史上的又一个奇迹。由此市场也全面掀起了一股对于斗彩瓷器的热潮。

2014年4月,一件官窑斗彩鸡缸杯拍价至2.8亿余元,引起极大震动短短2个月后,另一件官窑斗彩葡萄杯也以近2. 2亿成交,同场还出 现了一件成交价高达4. 37亿元的斗彩花蜾纹杯,此拍卖纪录至今保持所请斗彩瓷,成化瓷器在外流散的非常少,大部分收藏在台北故宫和北京故宫,约有250多件,40多个品种,是专为宫廷御用烧制的一种精美细瓷。施彩方法洗练多变,同时每件器物都附遒劲有力的朝代款识,为官窑之上品。当时产量即非常小,十分珍贵,直到今天,它仍然显示出永恒的艺术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