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地摊上觅得一本小册子,这是一本当代散文选,书中有一篇《我没有撞到寒山寺的钟》的小文,文章虽不华丽,但却朴实,富有哲理,令人回味。
之所以写写这篇散文,是因为出于对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的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姑苏城外的寒山寺,是因唐朝诗僧寒山子而得名。据说寒山寺由寒山创建和居住,因而称之为寒山寺。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一个地方常常因一人、一诗或一文而名闻天下,蜚声海内外:比如,岳阳楼因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湖北的黄州因之苏轼;醉翁亭因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寒山寺的出名离不开一首诗,这就是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一诗,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夜泊枫桥时的所见所闻和对江南夜景的独特感受,而诗中的钟声更是引发了诗人不可名状的幽思之情。
而千年以后,寒山寺成为了胜迹,成了游客们向往的景点,而到景点后,能够用木杵亲自撞钟就成了一次奢求。
散文《我没有撞到寒山寺的钟》里写道:多么和穆旷远的钟声啊!余音绕梁可持续三分钟,其实岂止三分钟,这种精神上的余音足足持续了千百年。
可是作者自己毕竟没有亲自去撞一下那寒山寺的钟,他究竟是怎样的心绪呢?作者在这篇散文里,先是写如果坐“客船”要收费,价格不菲,后因问路,却被指错了方向,现在又因需排队且收取撞钟费而作罢。
如果这篇散文只写这些所谓的貌似牢骚的话,则该文就没有任何意思了。作者却在文章中引用了一个字眼,就是一个“忍”字,将文章升华到另一个高度和层次。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只要学得“忍”的智慧,世间就无所谓被欺了吧。寒山寺这悠长的钟声,你如果静心听一下,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