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的文章中提到,外界高温时,蜂箱没有采取任何遮阳措施的蜂群,会导致蜜蜂外出采集活动减少一半多,巢门口扇风蜜蜂数量增加数倍,每公斤蜜蜂的蜂蜜产量减少10~20%。其变化的根源在于外界高温使巢内小环境不适宜,引起蜜蜂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被打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流蜜期中蜂群巢内小环境的要求

1、流蜜期中蜂巢内理论适宜小环境

在流蜜期,花蜜的含糖量最低在10%,最高可以达到60%,通常情况下,花蜜的含糖量在14~20%之间变化,具体的数值与空气湿度、蜜源植物生长的土壤含水量、气候等有关。蜜蜂采回的花蜜含水量超过80%,而封盖蜜的含水量小于20%。

在流蜜期大量低浓度含糖蜜汁被蜜蜂采回巢后,需要经过物理和化学两个过程的变化。其中物理变化主要是水分的蒸发,蜜蜂通过将蜜汁挂在贮蜜房壁,增加低浓度蜜汁与空气的接触面,提高巢内温度,促进蜂巢内外、蜂箱内外气体交换,加快水分的蒸发,促进蜜汁浓缩;而化学变化主要是在蜜汁进巢后,在采集蜂与酿蜜蜂交接、贮蜜位置变化的转运过程中,蜜蜂向蜜汁内加入酶类物质,促进生蜜(主要成分是水、多糖、双糖、果糖等)向熟蜜(水、单糖、果糖)转化,酶的活性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而酶的活性发挥需要一定的温度。

由此可见,在蜂蜜形成的两个变化中,适宜的温度和通风有利于花蜜的熟化。

2、自然蜂群喜欢的生活环境

在自然界中,蜂群的巢穴多筑造在崖壁、树洞等位置,具有上部封闭,下部通气的特点。根据对中蜂立式箱体生活的观察,如果箱体上下对流通气,蜂群的群势衰减快,产蜜量低;工蜂常用蜂蜡封堵上部通气。这些现象都说明中蜂群不喜欢上下对流交换气体的方式,而喜欢或习惯了箱体下部气体交换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流蜜期人为调节蜂巢内最佳小环境的2个方法

1、加强气体流通

在流蜜期加强巢内气体流通交换,能维持巢内适宜的温度,有利于巢内花蜜除湿,加快生蜜熟化的过程,提高巢内贮蜜用房的效率和蜂蜜的质量。

中蜂流蜜期巢内外气体交换的以下部交换为主,辅助以箱体上部舒缓、透气方式较为合理。

高温流蜜期。主要启用底窗、侧窗或天窗、巢门三者共同通气,达到巢内最大限度的通风透气。即使天窗开启,并不代表箱体上下直接通气。

温暖流蜜期。主要采用底窗和巢门的通气方式,巢门的高度可以适当提高,加强箱体底部气体交换。

大开

低温流蜜期。主要采用巢门通气的方式。

在温暖及高温流蜜期,巢门、侧窗、底窗等都需要防止敌害入侵,在巢门安装防盗栅,偏窗有纱网保护。低温流蜜期应注意意蜂偷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倾斜箱体排汗

在流蜜期,外界的气温低于20℃时,巢内较大的湿度达到饱和状态时,在箱壁形成水珠,将这些水珠称为蜂汗。中蜂群中的可作为判断蜂群抚育、采集积极的依据。一般,流蜜期,巢内的蜂汗越多,说明蜂群的采集越积极,抚育期,巢内蜂汗越多,说明蜜蜂的育儿数量越多。同时蜂汗较多时,容易降低巢内的温度,给抚育和采集贮蜜带来不利影响。

蜂汗

在流蜜期,箱体底板应前低后高,当巢内出现蜂汗时,能及时排出箱外,既有利于蜂蜜的除湿熟化,又维持了箱内温度,也保护了箱体长时间受水浸泡。

结束语:流蜜期中蜂群加强气体交换,倾斜箱体排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蜂群创造一个适宜的温湿度小环境,有利于缩短贮蜜的熟化时间,提高商品蜂蜜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