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首先强调一下这种精神值得提倡。但要说全国推广传统形式的拜师礼,真的合适吗?

什么是传统拜师礼?事实上《礼记》等典籍对此并无系统严格的规定,仅少量散见于《内则》《少仪》《学记》等篇。且类同于一些“长幼有序、尊卑有别”之类的常规礼节。

孔子说“自行束修以上者,吾未尝焉”,可见先秦时候也是非常朴素的师生关系。到是后来各地民间自有一套自己的拜师礼吧。

唐代政书《通典》对太子拜师礼有所记录,且成系统,较为规范。因细节繁琐,在此不做赘述。总之除去作揖拱手外,必然包含跪拜叩首礼。

个人以为,此类流于形式的仪轨, 在双方情愿的情况下,别人无从干涉。但若说在全国推广,那还是算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其针对学童们,让一个好不容易站起来的民族,从娃娃抓起,重新学习下跪文化不成?

传统文化的确有许多优秀和有价值的精神值得推广提倡,但不能无视糟粕。什么是糟粕?就是不合时宜的,落后于时代的。糟粕并非诞生之初就打着糟粕的标签,它甚至是曾经的精华和真理。

我们今天会痛斥宋明理学中某些禁锢思想,可自二程、朱熹以来的几百年,它曾被奉为圭臬;我们今天知道科举制是糟粕,言其不利于选拔人才,但它却“公平”了上千年,改变了无数寒门子弟的命运。

任何打着复兴传统旗号进行的各类活动也一样,某些地方某些人愿意,让爱好者们自己玩去没啥不妥。非要贴着某某文化的标签标榜提倡的话,先应审视下自己那套东西到底算不算文化?本质上不知有多少恰恰是没文化的表现和表演呢。

观者也多图个一时新鲜,脑子冷却下来还是该吃吃该喝喝。就和你去过一次西藏,自以为灵魂得到净化,回北上广一星期后立马打回原形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不要试图思想绑架。中国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什么都想达成个共识,强制和谐统一。最终结果必将走向不伦不类。

事实上今天的一切都是你当初的自愿选择!假使真的回到五四以前的样子,那不晓得又有多少人拍桌子痛心疾首了。

人与人有差异性正是人类的共性!没了林黛玉全是薛宝钗就好了?为啥孔子要说“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求同存异才合理;思想多元与和而不同才是最具生命力的民族文化精神。

很多人担忧中国文化没了,如今都是西方文化入侵;有人认为握手、拥抱之类的是西方礼节应该取缔。难道要恢复跪拜礼吗?无论如何代表平等的日常礼节,是你长期以来自己选择接受的。而用于祭奠等活动的跪拜礼也从未没消失。就像见面问“你吃了吗?” 这么中国的东西,生命力一直很顽强,不是你说扬弃就能扬弃的。

从前见皇帝,为体现绝对的尊卑而跪拜。如今给你机会也见一次,让他主动和你握手不香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化入侵可能是个伪概念。或者说在全球化的今天你根本无法避免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一切都是自由、自愿、自然选择的结果。在一个时期内可以人为操纵、抵制,长期来看,文化融合必然是一个碰撞、排斥、吸收、同化与产出的过程。

有人说若都西化了,民族的不就没了吗?的确可以有这种担忧,但更需要的不是担忧,而是自信!因为如果你的民族文化不够强大,轮不到你今天的担忧,它早就没了。

我们有许多好东西,是他们抢不走的;相反,他们也有好东西,是我们可以拿来用的。何乐而不为?

你说被西方文化侵略了,那你还自认是中国人吗?如果是,说明你骨子里认同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同时你说汉语,称呼父母为爹娘,那你就是中国人。

西方人很多是可以对爸妈直呼其名的,这种文化你接受吗?不接受他怎么侵略?很多华裔在外国长大,接受的是西方文化,他们不说汉语,除去血统和人种外和中国一点关系没有。那他就不是中国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强大而自信的民族文化,不是那么容易就被所谓的入侵和异化的。或者说它早就异化过了,因为地球上没有真正纯粹的民族文化。也许曾经有过,但就像越纯种的猫狗越难养活一样,早就绝迹了。

因而中华文化,自古以来都是多元而开放系统,从未固步自封。历史上中国文化多次与外来文化融合,2000年以前的佛教传入是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一次。那么请问,今天佛教是谁的文化?是印度吗?你去印度找找看还有吗?现在全世界都知道,佛教的中心在中国,佛教就是中华文化。

满清入关,起初也曾拒绝同化,然而几代之后,有几个贵族还会说满语?相反,所有的满族学者都作汉诗、写汉字,传播的也是汉民族的文化。当然,这个汉文化早就是之前融合了多民族文化的产物。

唯独蒙元因为见识过较多元的世界文化,极端地拒绝融合,结果又怎样?不到100年回草原放羊去了。

再往前的北魏孝文帝改革,也是自觉同化。曾经的匈奴、鲜卑、羯、氐、羌不见了,是人种没了吗?是文化本身不够强大,他们的文化融入了汉文化,但并未消失。同时也说明,我们的文化基因里,一定有他们的影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么强大的中华文化,你还怕被入侵?被区区几百年历史的西方文明同化?

从历史上看,包容你,同时也是兼并你;你的变成我的,我的还是我的。今天也一样,你害怕西方文化,如果他真强大的话,你怕也没用。你会自愿选择,无法拒绝。如果你自己够强大,怕他作甚!他早晚是你的,把丫的标签一撕,贴自己的有啥不好。

现在学校里课程也都是西式的,你真要传统应该只学四书五经。我们把国学作为兴趣课选修完全可以。可是全盘否定五四精神,恢复旧学,那是100年前有人干过且失败了的!今天若如此更是开历史的倒车。

回到前文,动则所谓的全国推广,先想清楚你要推广个啥?是文化内核还是表面形式?如果真要推广,最有效率的办法就是国家部委发文强制执行。但那不可能,因为决策层比你有智慧,做动作不是喊口号那么简单。其实可想而知,一旦有所谓的推广,必然变成机械模仿、流于表面形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应该说学生拜师礼可以有,首先肯定不是跪拜。中国因有尊老和祖先崇拜的传统,父母和祖宗是可以跪的。至于老师,除非师变成祖,那就是师祖,比如孔子,可以跪。至于行业拜师则另说,那是自愿的行为。

而日常感谢老师,若有人说要推广跪拜礼,那是封建余毒过深,可以考虑下某国总统的建议,喝点消毒剂。

其次,也不见得非要穿上汉服拱手作揖,所谓的复兴古礼。总之,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尊师重教的精神。因为形式会随着时代不同而变化,但精神永存。而这种精神,学校本来就在传播。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论语·雍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千多年以前,孔子就因不满现实而制礼作乐,提出克己复礼。在他的复古情结里,最不缺乏的就是“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的理想。

然而,他实现了什么?事实证明,“改变”是唯一的不变!从前“披发左衽”就代表外族,现在是吗?就像有人认为今天的穿着服饰也是西方的,提倡和推广日常汉服一样。

特别场合,或者自我感觉良好,认为时尚,随便穿穿没人会反对。但请不要上升到恢复传统文化的高度,认为满大街汉服就是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了。

且不说与时代格格不入。就算是没有西方文化影响,中国人没见过西装、衬衫、T恤,现在的中国服饰,也不可能是几千年前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