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回顾自己一生时,曾说自己有“十全武功”。但一向眼高于顶、从不承认自己失误的他也承认,当年征讨缅甸的战争并不能算胜利,从军事的角度来看,实际是一场大败。而且从一开始,清朝就不可能取得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明朝以来,缅甸的国力便不断上升,并对中国南方边境造成了严重威胁。在北面,中原王朝必须自漠北而来的胡人,其名曰“防秋”(秋高马肥,胡人必然人寇)。

而到了明朝末期,一贯平安的西南地区也出现了边患。为了抵挡缅甸的入侵,明清两朝都必须在云南进行“防冬”。这是因为东南亚和云南乃是热带、亚热带气候,温度高、雨水多,很容易滋生边患。而到了冬季,气温便会稍稍低那么一些,正好利于缅甸北寇。

万历年间,明朝对缅甸进行了惩罚性战争。一开始,明军在战场上取得了优势。然而由于气候问题,明朝很难在云南驻扎重兵。虽然缅甸在战场上难以战胜明军,却能一点点地蚕食中国的领土。随着女真的兴起,明朝不得不致力于东北方的防务。因此,缅甸趁机北上,攻占了曾经从属于中国的好几个土司,包括孟养和木邦。

清朝统一全国后,继承了明朝的“冬防”政策。清军布防于中缅交通沿线或交通节点,在春季瘴起之前,便会撤防留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即便如此,缅甸仍对清朝边境抄不止。不仅如此,缅甸还长期不对天朝上贡,在东南亚自称天子,并拦截前往北京进贡的列国使臣。后来,缅甸不仅继续蚕食清朝在云南的土司,甚至还长驱直入,深入到思茅城。

一开始,乾隆皇帝并不准备直接对缅甸进行军事惩罚。然而缅甸和暹罗(泰国)的战争,改变了这位大皇帝的态度。

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缅甸攻占暹罗首都阿瑜陀耶城,曾是清朝最忠顺属国的暹罗就此灭亡。一时间,缅甸的国土几乎增加一倍。这还不算,缅甸还继续西进,降服了老挝。就这样,缅甸封建王朝通过武力扩张已控制了西起曼尼坡 ( 今印度境内 ),东到暹罗,北至中国云南边境,南到马来半岛的广大地区。如果再不干预,中南半岛将出现一个强大的统一国家。

此时的缅甸,可谓是兵强马壮,武器精良。他们从欧洲人手上购买了最好的燧发枪,无论是火器装备率还是装备本身,都超过了清军。南方局势,已经变得极端危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乾隆三十一年,清朝就决定对缅甸用兵,并开始在云南增加部队。而在这一年,清朝云南巡抚杨应接纳了木邦的内附。而这对于缅甸来说,无异于挑衅。因此缅甸大举入侵木邦。

缅甸的嚣张,也给了乾隆皇帝以借口。于是乾隆命提督达启带兵击缅,并很快收复了所有被占领土。因此,云南诸将都以为缅甸好对付,纷纷表示要乘胜追击。其中开 化同知陈元 震甚至

“驰檄缅甸,虚张声势称:“大清已调集“精兵五十万,大炮千尊,有大树将军统领。”

然而缅甸并不惧怕清朝的威胁,相反他们还屡次派出部队,在木邦等地四处烧杀。导致木邦村寨皆被焚毁,百姓死伤无数。到了后来,缅甸更是直接杀入西双版纳,将战火烧到了内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闻此消息后,乾隆皇帝怒不可遏,他颁布旨意:

“ 南蛮敢于侵扰内地吗,抗拒官兵,不可不兴师问罪,大示。”
惩创

同时,乾隆认为杨应琚办事不力,于是将他问斩。其后,乾隆以自己的女婿明瑞为大将,率兵大举讨伐缅甸。乾隆认为,第一次冲突清军之所以失利,是因为军队主要以绿营为主。因此,乾隆还特意拨给明瑞3000满洲铁骑。

原本明瑞准备追亡逐北,直接攻占缅甸首都阿瓦,将缅甸化为中国的郡县。到了战场上,清军一开始确实取得了胜利。前文也说了,缅甸在火器上对清军具有极大的优势。但是在平原,缅甸的火枪手却不足以对抗纵横驰骋的满洲铁骑。因此只要是打野战,缅军根本不是对手。

1768年,清军已经杀入缅甸境内。但是在敌国境内,事情却发生了变化。原来,清军多来自北方,根本受不了缅甸的酷暑和瘟疫。而缅甸还坚壁清野,制造了很多木栅栏。缅甸火枪手躲在木栅栏后,野战无敌的满洲铁骑根本无法奈何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久攻不下,清军中开始出现了瘟疫。同时,由于清军已经深入缅甸境内,导致粮草不济。战争的天平开始向缅甸一方倾斜。很快,缅甸便发动了反攻,将团团围住。虽然明瑞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突出重围,但是他仍因为感染瘟疫而去世。

明瑞

两次征缅之战,清朝都遭到了失败。朝臣们皆认为,既然缅甸已经退出了国境,不应再对缅甸用兵。然而乾隆却乾纲独断,决定发动第三次征缅战役。这一次,乾隆派遣的是他的小舅子——傅恒。傅恒共集结了31000名士兵,其中13000人是缅甸人最怕的满洲八旗。

这一次,清军实力被大大加强,后勤保障也得到了极大提升。因此,傅恒屡次击败缅甸,并将战火烧到了敌国境内。到了老官屯,缅甸人又故伎重演,砍伐巨木组成了路障,然后躲在后方发射火枪。

为了击溃路障,清军用火炮进行轰击。但由于缅甸路险,重炮无法运送到前线。轻炮奈何不了湿滑坚固的巨木。相持一个月后,两军皆爆发了瘟疫。相比之下,缅军的状况更糟。因为清军拦截了缅甸的运粮船,导致缅军粮食紧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缅军即将崩溃的时候,主帅傅恒却身染重疾。傅恒认为,如果自己病死,清军必将因群龙无首而崩溃。于是傅恒自作主张,向缅甸主帅伸出了橄榄枝。最终,傅恒和缅甸大将私下订立合约。缅甸发誓永不进犯边境,送回被掠的中国边民,同时重新向清朝纳贡。

最终,清军和缅军分别撤军,第三次征缅之战结束。而这一次战争,可谓是虎头蛇尾,没有完成乾隆灭亡缅甸,化其为中国一个省的战略目标。与此同时,傅恒还死在了回军的路上。

对于这次议和,乾隆和缅甸王孟驳都感到十分不满。但孟驳听说“乾隆大怒,欲四征缅甸”时,他却怂了。因此此时,暹罗华人郑信带兵起义,一时间暹罗到底都是反对缅甸的起义军。另一方面,孟驳发现大清帝国的军队就好像无穷无尽一样,军费好像根本花不完。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因为清朝正值鼎盛时期,乾隆朝每年岁入达到4000万两白银。征缅之战虽然花费了一千多万两白银,但并不会让大清帝国伤筋动骨。随着缅甸的纳贡服软,乾隆也放弃了第四次征讨缅甸。毕竟在新疆发生了大小和卓叛乱,相比于缅甸更为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缅战争,难说是一场胜仗。毕竟大清帝国损失上千万白银,损失多员大将,死亡数万士兵以及民夫,却没能实现开疆拓土。由于缅甸气候实在恶劣,清朝重心又在北方,可以说这是一场绝对的必败之战。

然而也有学者认为,乾隆的举措实际是相当具有战略眼光的。在乾隆的打击下,暹罗从缅甸手中赢得了独立,重建强盛的拉玛王朝。缅甸统一东南亚的梦想彻底破碎。从此以后,缅甸再也不敢入侵中国,东南亚直到现在都没有地区性强国。

暹罗复兴后,希望乾隆能够第四次征伐缅甸,事成之后两国可瓜分其领土。但是乾隆对此却断然拒绝。在他看来,暹罗一旦灭亡缅甸,又将形成另一个边患。因此他对暹罗使节说:“大清对缅甸无兵可征。当然,大清也不帮缅甸征讨他国。”在乾隆的调停下,缅甸和暹罗最终和解,持续数十年的战争最终平息。

总之,乾隆征讨缅甸虽然未竟全功,但却制止了东南亚的统一,稳定了南方边防。不得不说,征缅虽然输了战术,却赢了战略,是非常值得的。至于很多人说乾隆的十全武功是吹牛皮。从历史的角度看,并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