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反转 上游面板已涨价
近几个月,全球液晶面板的价格连续上涨,群智咨询发布的2020年8月下旬TV面板价格风向标数据,预计今年9月,32吋、39.5吋、43吋、50吋、55吋、65吋、75吋的液晶电视面板价格,将环比8月继续上涨,单价提高2至5美元不等,大尺寸面板涨价幅度相对更大。
此次液晶电视面板价格的上涨,主要是因为需求回暖、供应量减少造成的。上半年全球电视市场出货规模受疫情影响明显,二季度彩电厂的面板采购保守,疫情控制后的需求恢复及企业的积极备货,三季度面板采购规模创新高,根据群智咨询统计数据显示,三季度全球主力品牌面板采购数量环比大幅增长31.5%,同比也将出现超15%的较大幅度增长。从供应端看,由于三星、LGD逐步减产液晶面板,导致市场供应偏紧,不仅如此,除了三星、LGD还有松下、三菱等也纷纷宣布将要减产或关闭LCD面板厂。
成本上涨 头部品牌跟涨价
据泛博瑞咨询推总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彩电整体市场零售量1886万台,同比下滑4.2%,零售额475亿元,同比下滑17.6%,零售均价跌至2517元,同比下滑14.0%。显然“以价换量”未能缓解整体行业的下行压力,行业的盈利能力下降,厂商的生存压力大增。
一般来说,液晶面板的成本要占到整机成本的70%,因此面板价格的浮动将直接影响整机的成本和售价,此次面板采购成本不可避免地上升,整机厂的盈利空间将进一步萎缩。进入8月下旬,多个彩电厂商都开始针对旗下的相关终端产品进行价格上涨,创维在8月20日发文,要求各分公司做好液晶面板涨价应对工作,并宣布将从9月起陆续对相关产品进行价格上调。此外,一贯以“价格感动人心”的小米也被“曝出”于8月底全面进入“涨价”模式,不同型号涨价100-300元不等。
生存危机 彩电企业愿涨价
前期液晶电视价格战打得太狠,厂家亏损十分严重。根据目前已发布半年报的彩电企业营收数据来看,仅海信视像在上半年实现营收和净利润5.28%、488.09%的同比增长;TCL电子营收172.77亿港元,同比下降3.07%;创维集团营收159.8亿元,同比下降7.3%;康佳集团营收175.24亿元,同比下降32.69%,其中彩电业务营收32.18亿元,同比下降16.30%;四川长虹营收380.27亿元,同比减少4.85%,按产品分类看,电视营收42.34亿元,上期金额为51.98亿元。
2020年上半年市场重点尺寸均价较19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整体低迷下市场竞争激烈,行业始终未能从寒冬中走出来,面板行业价格周期转折向上,终端产品降价已无可能,转型高端是彩电企业的出路。据泛博瑞咨询线下零售监测数据显示,零售量TOP10品牌中国产品牌量份额为82.4%,额份额为70.3%,外资品牌量份额9.2%,额份额却高达23.0%,这说明国产彩电在高端化方面仍然有一定差距。外资品牌的高溢价能力显著,国产品牌看在眼里更是铁了心要在高端市场一试身手,小米发布49999元的透明OLED;TCL 75吋X10 5G版8K MLED智屏和85吋X9 5G版8K QLED智屏两款产品,售价分别为53999元和63999元;海信推出100吋影院级全色激光电视100L9-PRO,定价99999 元。
存量市场空间有限,彩电行业量价齐跌,长远发展势必要提升产品均价,当下高端市场是一个“必争之地”,家电企业凭借主推新品聚焦高端提升其品牌形象,成为发展新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