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导读

中医学认为秋天阳气由升浮逐渐趋于沉降,气候逐渐转凉,阳气逐渐衰退,是心脏病患者易发病的时令。尤其是冠心病、高心病、风心病、心肌病的患者,病情容易反复,有的甚至因为没有及时治疗而导致病情加重。

那么在秋冬季节交替的时候,患有瓣膜病的这类心脏病患者应该如何防治呢?

1

季节交替心阳不足 免疫力下降疾病卷土重来

中医讲心主神明,它是人类五脏六腑的主宰。心主血脉,其华在面;主汗,开窍于舌。心脏五行属火,它能够温煦全身,心脏通过收缩舒张把血液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而这种功能的发挥主要靠心阳。然而秋季温差大,温度低,造成患者心阳不足,从而导致免疫力的下降,瓣膜病自然容易反复。

通常心阳不足多是由心气虚基础上发展而来。气虚损及阳气,心之阳气不足,体内寒气应运而生,心脏不足以温煦全身经脉,就会导致邪气于人体内肆意流窜。临床上多表现为:胸闷胸痛,心悸冷汗,四肢常感冰冷。

2

心阳不足易造成心神不足、阳虚阴盛与血运障碍

中医《八纲辨证》有言,心阳不足会导致心神不宁,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都依靠心气、血气影响。心阳不足的人没有阳气的鼓动,心神、思虑功能都会下降。日常生活总是觉得昏昏欲睡,提不起干劲。特别是到了寒冬季节,就容易犯困,身体懒散,反应迟钝,说话无力;思考时候头脑多混沌,思维不清晰等。这些都是心阳虚导致的心神不足的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类证治裁》也记载,心阳不足,阳不胜阴,则会阴气旺盛,阴胜则寒,人体便会出现虚寒之症,所以心阳虚则易生寒气。心阳不足,温煦功能减退,因此心阳虚的人大多畏寒喜暖。心阳推动血脉的力量不足,人体浑身冰冷,手脚容易冰凉,血脉不畅,常有关节发乌紫、四肢冰凉发青的现象。

《灵枢·天年》曾说,血运不畅,血汗同源,血液与水一样,温则行,寒则凝。心阳虚严重者,心主血脉受虚寒所致功能减退,血行不畅血液浓稠,久则凝聚一块,形成心脉瘀阻之证。骤冷骤热环境下,心脏运作功率减退,活动之后常见面色苍白或青紫,无端感到心胸憋闷、严重时还会伴随刺痛,脉涩或结代等。

对此中医中药可通过温经通阳来重振心阳,让瓣膜病患者安全度过秋冬季节。

3

中医中药调治 重振心阳提升免疫力

"天津心悦中医专为心脏瓣膜病患者对定制的中医蜜剂膏方,经过辩证理论的考验,不仅可以调理患者的体质,温经通阳重振心阳,而且可以激发机体的自调功能,给心脏和瓣膜细胞提供充足的营养和动力,逐步修复心脏结构,恢复“人体的发动机”心脏的各种功能,从而使身体脏腑和气血的失调达到新的平衡,从而帮助患者稳定病情消除症状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