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深情解读】原创出品,抄袭必究!

在我们的观念里,因为亲情总是那么温暖、感人、充满善意。

电视剧《以家人之名》却揭开了亲情中的恶。没错,亲情中也有恶,这种恶,便是扛着“血缘关系”的旗帜,强制性地让人屈服、接受,不管你愿不愿意。

这种恶,在赵华光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赵华光是谁?

赵华光是贺子秋的亲生父亲,贺梅的前夫,曾经的穷光蛋,现在的暴发户。

久贫乍富的人,最容易暴露人性的丑陋,这一点用在赵华光身上一点都不过分。

最开始的时候,贺梅跟赵华光谈恋爱,贺母一百个不同意,赵家实在太穷太穷,穷得只剩一条小路进村,连车都开不进去。

这还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赵华光不靠谱,满嘴跑火车,贺母不同意贺梅嫁给他,贺梅非要嫁。

结果,结婚一年,就闹着要离婚。

看来,贺母是说对了,靠不住的人怎么也靠不住,贺梅也算看清了赵华光的为人,坚持离了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这些,在赵华光的嘴里,故事就有了另一个版本,四处说贺梅嫌弃他穷,嫌贫爱富,看不起他。

虽然贺梅的戏份在前面剧情不多,但我相信,贺梅绝不是那种嫌贫爱富的女人,不然当初也不会义无反顾地嫁给赵华光。

穷男人总是自以为是,婚姻出现了问题,就将嫌贫爱富的帽子扣在女人的身上,而自己永远是无辜的,仿佛除了穷,他就没有任何缺点。

这就是穷男人的可恶之处。

好了,接着,贺梅一个人带着孩子一边工作,一边生活,非常辛苦,赵华光也没有再出现过。

贺梅经常需要工作十个小时以上,顾不上小孩,可想而知有多辛苦,后面才有了和李海潮相亲的故事。

贺梅看中了李海潮喜欢孩子,对他好,但又不知因为什么原因,突然借了钱,不辞而别,扔下子秋去深圳打工了,这一走又是十几年。后面的剧情应该会说明原因,应该有不得已的隐衷。

还是来说一说赵华光,他突然来找子秋了。如果说,他是来弥补作为父亲责任的缺失的,尚且值得原谅,但事实上并不是,所以我说在他身上看到亲情的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离婚后,傍上了富家女,做了出口贸易生意,在国外定居,发了大财,穷人乍富,就以为自己是富二代了,一口一句贬损李海潮是穷人,小面馆不挣钱。一口一句为了子秋好,要他认祖归宗。

站在子秋的角度,他怎么能接受这么一个陌生的“父亲”呢?从小没尽到抚养的义务,除了身上流着他的血液外,压根不欠他什么,没有任何情分在。

站在李海潮的角度,更不愿意看到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养子认一个只管生不管养的生父,需要他的时候没出现,现在孩子大了,懂事了,他才来说要认孩子,那岂不是很便宜?

赵华光奈何不了子秋,跟仇人见面一样,又吃了李海潮的闭门羹,他的人性之恶就逐渐暴露了。明的不行,他就来暗的,暗地里使小动作。

先是李海潮的面馆客人吃出蟑螂,后是客人食物中毒,不得不停业整改,再接着是尖尖莫名其妙地被人推下楼梯。

一下子面临这么多意外,李海潮操劳过度,晕倒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子秋到底是个善良隐忍的好孩子,他骨子里不想认赵华光,恨他入骨,但也不是没想过要他的钱。毕竟,赵华光说的对,李海潮挣钱不容易,供一个大学生已经很辛苦,还要再供一个妹妹,就更艰难了。

子秋不忍李海潮太辛苦,为这个家付出太多,才动了想要跟赵华光妥协的念头。

赵华光是真心想弥补贺子秋吗?是真心想把钱给子秋吗?其实不是的,他的目的很自私很现实。

他和富家女结婚后,一直没有孩子,所以就想到和贺梅还有一个孩子,于是想在他身上打主意,只要子秋认祖归宗了,他们老赵家就不会断了香火。

子秋不过是个工具人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华光为了达到目的,可以采用一切手段,软硬兼施,逼迫子秋就范,这样的亲情还是亲情吗?哪里还有亲情该有的温度和幸福。不过是掩盖在“血缘关系”下的利益交换而已。

赵华光渴望达到自己有后代,传宗接代的目的,子秋渴望通过得到他的钱来改善李海潮的处境。

子秋是个好孩子,就算自己不情愿,也会为了报答李海潮的抚养之恩,勉强自己做不情愿不甘心的事。

或许,这就是凌霄说的:突然长大。

而赵华光,却是个彻头彻尾的自私自利的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考虑自己的利益,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人性之丑,就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