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杭州西湖散步的朋友,一定知道波光粼粼的西湖岸边有一座墓地,静静的呆在湖边。而墓碑上赫然写着武松之墓,很多人抱着怀疑的态度,驻足在墓前,那么,这个墓是武松的墓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是这样的:杭州地方志记录的武松事迹和水浒传里的武松并不相同,水浒传是艺术加工的小说。

武松墓位于浙江杭州西泠桥畔,修于1924年,1964年被平毁,现在的墓园是根据老照片依原样重建的。

《西湖新志》编纂时(20世纪20年代)已明确西泠桥边有宋义士武松墓。该墓于1955年被毁。2004年,为充分挖掘西湖的历代传统文化,在广大市民游客的要求以及专家学者的论证基础上,决定在原址恢复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临安县志》、《西湖大观》、《杭州府志》、《浙江通志》等史籍都记载了北宋时杭州知府中的提辖武松勇于为民除恶的侠义壮举。

上述史籍中,武松原系浪迹江湖的卖艺人,“貌奇伟,尝使技于涌金门外”,“非盗也”。杭州知府高权见武松武艺高强,人才出众,遂邀请入府,让他充当都头。

不久,因功被提为提辖,成为知府高权的心腹。后来高权因得罪权贵,被奸人诬谄而罢官。武松也因此受到牵连,被赶出衙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继任的新知府是太师蔡京的儿子蔡鋆,是个大奸臣。他倚仗其父的权势,在杭州任上虐政殃民,百姓怨声载道,人称蔡鋆为“蔡虎”。

武松对这个奸臣恨之入骨,决心拼上性命也要为民除害。一日,他身藏利刃,隐匿在蔡府之前,候蔡鋆前呼后拥而来之际,箭一般冲上前去,向蔡鋆猛刺数刀,当即结果了他的性命。

官兵蜂拥前来围攻武松,武松终因寡不敌众被官兵捕获。后惨遭重刑死于狱中。当地“百姓深感其德,葬于杭州西泠桥畔”,后人立碑,题曰“宋义士武松之墓”。

(1894年),杭州涌金门,一具棺材被修城墙的工人起出来,和头(尸体头部靠着的棺材正面板)上题曰‘武松之柩’,宋体字,每字大约六寸见方,凸刻,贴金,金色未变,全棺完好,比平常的长大,漆色黑里泛红。”“初以为此是空冢、想象冢或衣冠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料一经掘发,赫然有棺,且长大,而棺木已朽,从朽缝中窥见其骨亦颇长大,乃即壅复原状。”姜丹书还提到,后来武松墓迁到西泠桥,由上海滩流氓大亨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三人出资,在原址上建造了墓碑。

所以,武松确有其人,只是非小说里的人物,当然,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一身正气,为民除害的精神,到哪个时代都值得称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