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起古代历史的风云激荡,秦朝当是首屈一指。始皇帝“奋六世之余烈”而威震四海一匡天下,给璀璨的华夏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以舞勺之年而执国之重器,36年殚精竭虑实现华夏一统,开创百世之制。然而人非圣贤,悲喜之间百姓苦不堪言。在人生的最后10仍旧不惜劳民伤财,连续五次巡游天下,在交通不便道路崎岖的当时,他如此劳师动众究竟都做了些什么?而专家在整理秦始皇巡游线路的时候赫然发现他每次巡游路线都是精心计划,其目的也并不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其出行路线最为权威的记载莫过于《史记》,两朝相隔不远,历史材料及考证也较为容易。而书中记载的第一次出巡是在其称帝后的第二年,此次巡游的线路围绕秦国历来的活动范围,大抵在甘肃、宁夏、陕西一带。先行探望天水这一秦人发源故地,随后沿宝鸡、岐山、凤翔而回辇咸阳,这条线路看似追随缅怀祖先东进之艰辛,实际上是在考察后方忧患并借此巩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次出行回辇半年后又开始了第二次巡游,此行线路先入烟台,经东海而沿江苏南下安徽,再渡淮河最后绕道商县回到咸阳。足迹遍布六国故地,期间登山封石,立碑树德。目的除了彰显其卓越的眼光和非凡的魄力外,依旧是想在六国的土地进一步巩固统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次年继续第三次巡游,但时间稍短,只因发生了张良雇凶刺秦的大事,始皇帝虽然有惊无险,但惊慌之余便在山东半岛的沿海地区驻足并在此送徐福出海寻仙。第四次巡游因为刺客事件而相隔两年之久,此处向北出发,主要巡视北方边塞,出潼关过黄河经山西而入邯郸。再出山海关而入辽宁,经内蒙而回咸阳。期间先派蒙恬败匈奴与河南,随后根据途中见闻而令30万大军修直道700里,使咸阳瞬息直达内蒙包头以免后顾之忧。再派十万大军戍边榆林固守长城消除匈奴之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其人生的最后一年进行了规模最大的一次巡游,此次足迹最广耗时最久,历时约十一个月遍布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山东、河北等地,返程行至山东平原津的时候,突发重病,终究病逝于沙丘。随后赵高弄权,大势已去最终二世而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难看出始皇在位期间从未怠政,而巡游也是遵照天子四方巡守的古训。期间六国刺客不断,路上风雨相阻,史书常有“逢大风”、遇“恶水”、乃至“风雨暴至,休于树下”的记载,足见当时条件之艰苦,虽有“天子驰道”,然而出巡路线崎岖棉长又能享有多少,当时秦郡四十有六,始皇所到三十有八。这与后世帝王如杨广、乾隆之游差之千里。其三次东巡深入六国旧地一为歌功颂德宣传政治主张,二来巡视了解以备来日决策之用,两次北巡取得“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的成绩。据历史学家研究,始皇尚有南巡以“平南越”之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身体力行以实践天子四方巡守的第一位古代帝王,五次巡游天下的壮举对后世帝王的出巡以及华夏民族多元文化的传承有着深刻的影响。这些出巡线路都是精心规划,时间安排因时制宜,每次出行并非全然享乐尽皆有的放矢,充分体现了秦始皇的远见与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