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总喜欢听老人们讲故事,那时候听他们讲的故事一个个是那么的生动而真实;除了听他们的的故事,记忆最为深刻的还是那些俗语,那些不仅接地气,而且易懂,最主要的是说起来押韵,一个个像顺口溜似的,说上两遍就印在了脑海中。那些俗语不但受老人们的喜欢,在孩子们的眼中也是闪闪发光,不管理不理解,只要能说出两句,那也是一脸的傲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大了才知道那些俗语、谚语不只是押韵好玩这么简单,每一句都是凝结着古人一代又一代的经验与智慧,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进步变迁,这一文化已被慢慢淡忘和质疑批判,但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俗语有精华也有糟粕。在解读和运用俗语时,我们要懂得判断,看看面前的这句俗语是否符合时代发展、进步的潮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他可以口口相传至今,那必然有他的道理,如果只是为了好玩,倒不必如此较真。“哥哥、姐姐、兄弟”这些兄弟姊妹是我们除了父母之外最为亲近的人了,因为我们身上有着血脉的联系,今天我们来说说这三句:“哥走侄不亲姐去门槛断兄死叔就嫂”

第一句:哥走侄不亲

“哥走侄不亲”,简单的说就是:哥哥不在了,侄子不会像哥哥那样对弟弟(侄子的叔叔)“亲”了。古人们讲话相对现在是很委婉的,对于人死了,觉得用“死”字觉得不好听,一般会用比较婉转的词来表示,例如皇帝死了叫驾崩,人死了会说是“去世了”“不在了”,或者更为简洁的会用“走了”“去了”等等。所以这里说的哥哥走了并不是哥哥背井离乡的走,而是哥哥去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哥哥去世了以后,哥哥的孩子们跟家里的关系,也会随着哥哥的离开,开始慢慢疏远,走动也不再密切。因为哥哥是维系两家感情关系的纽带,哥哥走了纽带也就断了,哥哥与兄弟本是一母同胞,有着最为直接的血缘关系,和父母一样是最亲近的人,哥哥的孩子们与他们隔了哥哥也就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了。

另一方面就是丧偶的女方多数会另嫁他人,如果女方改嫁时还带着孩子,那么两家之间的关系就更为疏远了;就算女方不改嫁,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小叔子常常到家中去探望,就可能就会产生一些不好的风言风语,仅仅为了避讳,两家的关系就不会像之前那样亲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活中哥哥会包容照顾弟弟,因为长兄如父,哥哥家有好吃的都会喊上弟弟;弟弟没钱了,哥哥也会支援一些。哥哥对弟弟就如同对待自己的晚辈一样。没有了经常走动关系也就会大不如前慢慢疏远。

第二句:姐去门槛断

姐姐去世后,姐夫家人反而会踏破娘家的门槛。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还有句俗语:“姑表亲,世世亲”,姐姐在的时候,弟弟妹妹们常会到姐姐家里去“蹭吃蹭喝”,姐夫通常也比较大方;还有“长姐如母”,所以姐姐对弟弟妹妹们也是诸多照顾。姐姐对弟弟妹妹的疼爱,有一部分原因是源于血缘关系。但是姐夫的大方和疼爱,却无关血缘。“娘亲舅大”,舅老爷是万万不可得罪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村有言:舅老爷(姐姐的弟弟)到姐夫家做客,都是要坐席的,要是得罪了舅老爷,舅老爷是随时可以掀桌子走人的。当然,在古代的时候,因为女性地位的低下,女方去世后,娘家跟亲家之间的纽带就没了,以后姐夫则会再娶,这样关系自然也就断了。

第三句:兄死叔就嫂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哥哥去世了,小叔子此时还没有结婚的话,就会将就些娶了嫂子。这种事情在现在让大家看来可能会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他却是真实存在的,哪怕是在现代社会也是有这样的事情发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前的农村家里孩子比较多,但由于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娶一个媳妇可能就已经用光了家中积蓄,剩下的孩子想要娶媳妇可能要再等上几年。所以如果哥哥去世了,而小叔子还没有结婚的话,就会撮合叔嫂在一起,当然一般会先询问二人意见。这样做首先对于整个家庭来说,结婚可能就可以省去彩礼钱和其他支出,因为在此之前就已经是自家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如果哥哥有了孩子,嫂子改嫁时带上孩子,孩子以后可能会改姓,改姓之后可能就跟自家没有关系了。如若不带孩子改嫁,孩子无父无母生活自然就会变得很艰难,哪怕是有亲戚帮扶着,日子也不会好过。小叔子跟嫂子在一起,不但这些情况可以避免,还可以保全家庭的血脉和财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现在经济条件变好了,女性的地位也有所提高了,人们的思想也随着学习,和时代的改变与之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的父母相对还是思想比较开明的,所以也就没有出现为了留住血脉而强迫两人结合的现象了。不过这种现象在现在还存在,但大都是比较落后贫穷的地方,少之又少。

所有的关系都需要经营维系,再好的感情若是长久不维系,也会随着时间慢慢淡去,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