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企业都有属于自己的“核心机密”,这也是公司能发展壮大的资本所在。

但要是有员工将公司机密告诉第三方,给自己造成损失怎么办?

企业又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很多企业在面临这种情况时,第一反应都是开除员工,但这样真的一点风险都没有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员工泄密遭解雇,合法?

前两年,上海就有一家公司差点因为开除泄密员工赔了。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17年的时候,这家公司招了一名研发人员,双方签了五年的劳动合同。

因为是研发岗位,与公司机密息息相关,因此,公司要求员工必须使用公司电脑办公,不得擅自带离公司资料

公司还与其签订了相应的《商业秘密保护协议》,协议约定了商业秘密的内容范围及违反泄密公司有权开除。

公司规章也规定了,若员工未遵守保护公司商业机密的义务,公司有权解除劳动关系。

规章制度也交于该员工阅读后签字确认

但在19年的时候,公司意外发现该员工存在将公司机密信息私发到个人邮箱的行为。

于是公司便以其存在泄密行为,违反公司规章为由,做出开除决定。

这一开除,公司反而被这名员工以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为由,申请了劳动仲裁,还要求公司向其支付赔偿金。

仲裁委经过审理后做出了合理的裁决:

鉴于双方之间已经互相签订了《商业秘密保护协议》,因此,该员工需履行保护公司商业秘密的义务,且公司规章制度也对泄密行为做出明确的处理办法。

经确认员工的邮件内容信息涉及了公司经营信息、客户资料、会议资料等内容,的确属于商业秘密范围,因此公司开除员工的行为合法合理

注意:以上的劳动用工案例仅供参考,实际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实操步骤

看到这里,想必很多公司都在担心一个问题:如何才能确保公司机密不会泄露?

其实想解决这个问题也不难,做好这几步:

1.

企业要建立明确的保密制度;

明确保密范围、等级划分、不同保密内容接触人群、保密义务人以及相关保密文件、材料档案的建档、保管、借用登记手续以及相关处罚措施等。

同时在企业内部并进行宣讲,听取员工意见,注意及时保留员工签字证据,以达到制度对员工产生约束力的作用。

对新入职的员工,在办理入职手续时,就让其阅读相关内容并签字确认。

2.

与接触或掌握公司保密信息的员工及时签订保密协议;

保密协议的签订,可以具体明确公司具有保密性质的文件材料信息,并让员工对于保密信息的内容予以认可,对相关保密信息作出保密承诺

这样方便后期员工违反约定,以此作为依据,对其进行处罚,特别是列为严重违纪项目可行使单方开除的权利。

3.

对于公司现有保密信息做好保密措施;

即使有相关保密协议的签署,公司也应对保密信息采取保密措施

比如作为公司机密文件专人管理,日常借阅、复制做好使用记录,文档版本做好水印“保密X级”字样等措施。

再比如员工个人使用的相关系统账号的,由员工独立修改密码后管理,企业可购买上网监测软件。

同时可以使用管理员权限对员工的个人账号操作的内容全部自动备份,便于后期发生泄密时间查询记录验证。

对于数据库的使用方面,可以限制员工的权限,比如下载/查阅某个文档资料需要在线获得主管确认,保留查阅下载的操作痕迹等。

同时,若是公司内部具有专门保管保密文件的场所的,建议在相关场所建立监控体系

以免后期因为没及时保留员工私自窃取的证据,丧失后期主张员工存在侵权、违反公司规章制度行为的有效证据。

可以购买使用带有监管功能的办公软件,使用企业邮箱等限定的办公软件,自动上传员工的邮件收发信息至公司管理人员处等。

4.

发生泄密事件后,公司可以根据不同情形采取措施:

① 及时保留泄密证据

在最初的阶段,及时做好证据的固定,包括界面截图、与当事人或证人的谈话录音录像、泄密证据公证。

可以让存在错误的员工亲自书写检讨书或让员工在公司处罚单上签字确认,巩固证据。

② 及时制止员工泄密行为

员工有时候并不知道自己存在泄密的行为,或者说有些员工抱着侥幸的心理,认为公司对于自己的违纪行为并不知道,可能会进一步扩大事情的严重性。

公司在掌握有员工存在泄密行为的证据后,要及时通过谈话、发函警告的方式要求员工停止泄密行为。

③ 及时止损,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

公司要注意调查泄密的缘由,重新做好相关的加密工作,如更换员工账号秘密、更换进入机密文件保管室的钥匙等。

同时,对已经明确知道商业秘密最终去处的,公司要及时以公司名义派人发函联系对方,要求对方及时删除相关保密信息,并做好保密工作。

否则后期会考虑采取相关诉讼手段维权。

对不知道商业秘密最终去处的,建议用公司名义发公告,劝告相关人员停止侵权行为,并及时接受各方关于掌握公司商业秘密泄露的举报工作。

尽量通过各种方式将公司损失降到最低,及时弥补保密措施漏洞。

(供稿:易法通法律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