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的魏三木是河南省开封市华侨公墓管理处的职工。2018年,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他,就以工作队员的身份主动请缨到通许县朱砂镇斗厢村驻村扶贫,去年,斗厢村顺利实现了预脱贫。

主动请缨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员

90后的魏三木是开封市华侨公墓管理处的一名普通职工。2018年10月,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他,听到单位急需选派一名职工到通许县朱砂镇斗厢村驻村扶贫的消息后,他就主动请缨到村上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员。

斗厢村位于通许县朱砂镇政府向北 6 公里处,共 10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 900 户3520 人,耕地 3780 亩,人均耕地 1.2 亩。2014年被评为贫困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刚到斗厢村,他就迅速投入到调查走访中,村民们的贫困状况震撼了这个年轻人的心灵,也激发了他对斗厢村如何走出贫困的思考。

他认真学习各行业部门福利政策,全力配合斗厢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村两委班子,促进各项制度公开透明,积极响应村民需求,讲解扶贫政策,为大家谋求最大化的利益,让工作在群众的“眼皮底下”开展,让制度政策落实“掷地有声”。

他让贫困户住上了“暖心房”

脱贫致富奔小康,产业发展是根本。驻村期间,魏三木利用闲暇时间,学习无花果种植培育、生产和销售等知识,他向专家学习种植经验,向村民分享学习成果,不断促进斗厢村集体经济发展,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

“扶贫先扶智”,同时魏三木积极向村民宣传国家“雨露计划”,让贫困户学习一技之长,提升文化水平,为今后就业拓宽出路,进而实现人生梦想,截至目前,已成功为贫困户申请计划10户10人次,发放补助资金15000元。

除此之外,贫困户的住房问题让魏三木萦绕于心。有些房子年久失修,产生墙体裂缝、漏水等问题,他比村民还着急,积极找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危房改造指标和房屋修缮资金。为改造斗厢村的村容村貌,尽早打造文明村、镇,他自购油漆,亲自动手为贫困户的门窗刷补油漆,通过他的不懈努力,最终为贫困户申请发放危房改造资金3.85万元,4户危房全部完成改造,成功让贫困户住上了放心房、暖心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滴滴的汗水,一步步的脚印,让斗厢村的村民对魏三木由当初的怀疑变成了现在的信赖。现如今,在通许县朱砂镇的街头巷尾、田间地头乡亲们见了魏三木总会上前打招呼,热情地唠上几句家常。2019年底,斗厢村顺利实现了预脱贫。

“能为群众分忧解难是我的荣幸。”

2020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始料不及。这让刚刚实现预脱贫的斗厢村,陷入了困境,一部分在外打工的村民都无法及时复工。魏三木认识到越在紧要关头,越要坚定村民信心、稳定村民情绪。于是,他主动向组织请求继续驻村,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村民,防止返贫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走村串巷,身体力行的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密切关注每一个村民的身体健康状况、外出情况,督促群众做好个人疫情防护、家庭消杀,尽量避免外出。“大家有什么需要都告诉我,我想办法解决”,他的一行一言,村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守护群众的安全,是我们最大的责任”,魏三木积极做村民政策保障的“守门人”、“领路人”。期间,他帮助贫困户新办理低保10户20人,新办理特困供养户1户1人,办理残疾证4个,为3户重度残疾户进行了无障碍改造。

为了将健康扶贫政策传递给每一个村民,这一年来,魏三木协助村干部为全村60名贫困人口成功办理了长期慢性病门诊证明,全村7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都签订了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让村民有病可医、医不再难。

魏三木的满腔热情,洒在了斗厢村的这片土地上。“能为群众分忧解难是我的荣幸。新时代的青年人,就要勇担重任,让青春在脱贫攻坚一线闪光。”魏三木说,他将一直带着对广大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做事,让更多群众走上致富路。

斗厢村党支部书记彭功河表示,魏三木作为一名90后,能够长期驻扎在农村,竭尽全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想方设法为群众开辟致富门路,这个年轻人能吃苦、有干劲儿、有担当,为他点赞!

作者:马青竹

编辑:石小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