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心手背都是肉,哪个孩子过得不好,父母都惦记,这无可厚非,但不能太过分,劫富济贫就太不应该了。

连云港东海79岁的张老汉有4个儿子,大儿子早年下海经商,生活十分富裕,便在老家购买四间门面房,房租由父亲张老汉收取,用于日常的生活开销,张老汉平时由二儿子和四儿子照顾,感情十分深厚,便想把老大的门面房强行分给二儿子和四儿子,被大儿子拒绝,由此引发家庭矛盾。

今年8月,大儿子的两个儿子前来查看门面房情况,因索要门面房被拒,张老汉便和二儿子、四儿子点燃了孙子的路虎车,以教训大儿子,孙子报警,张老汉和两个儿子因涉嫌放火罪被逮捕。(以上新闻来自潇湘晨报)

看过这个新闻,我感到非常震惊,这张老汉也太糊涂了吧?手心手背都是肉,为啥非要割手心贴补手背呢?可现实中这样的家长还真有,只不过是没张老汉这么明显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村里有一个老人,论辈分我该叫她伯母,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家有两个孩子,钱也赚得不多,小儿子家只有一个孩子,很能赚钱,收入要比大儿子高一大截。

伯母有什么事情,都找小儿子,比如看病、走亲访友,小儿子不忍心老妈掏钱,都是自掏腰包,逢年过节,小儿子也会给老妈不少钱,大儿子不仅不给伯母钱,伯母还偷偷地把小儿子给的钱,拿给大儿子用。

纸里包不住火,小儿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和老妈计较,可儿媳妇却眼睛里揉不进沙子,找婆婆理论,搞得现在是婆媳不和,妯娌之间也不说话,逢年过节再凑到一桌子上吃饭都难。

每每伯母提起这件事,都倍感委屈,“哪个儿子过不好,我不都惦记吗?我这么做有啥不对呢?”那么,这篇文章我们就讨论一下父母该不该偏心过得不好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母偏心会引发子女矛盾

兄弟姐妹关系不和,有很大的原因起源于父母,而父母偏心又是主要原因,孔子曾提出过一个税收思想叫“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同样适用于家庭关系。

都是父母的孩子,如果父母偏心一方,就会引发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而且这种矛盾或许在童年时代就已经产生了。堂妹出生一个月,就送到姥姥家养了,因为叔叔和婶婶想要一个儿子,平时由姥姥、姥爷老两口照顾堂妹,对堂妹百般疼爱。

堂妹到了四五岁才接回来,婶婶觉得堂妹从小没在自己身边长大,很疼妹妹,经常叮嘱大女儿和小儿子不能欺负堂妹。可直到现在堂妹心里都缺失一块,觉得父母偏心,凭什么要把她送到姥姥家养,让她从小离开父母。

现在堂妹已经结婚,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但她对父母当年的做法依然耿耿于怀,而她的姐姐和弟弟都不理解她,认为当年她并没有受委屈,何必还怨恨父母呢?于是,兄弟姐妹之间也心生嫌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婶婶的大女儿也对弟弟不满,当年堂弟读初中时,叔叔托人花钱弄到了县城里最好的中学读书,而两个女儿都是在农村的中学读的,大女儿认为父母重男轻女,当年考高中时,连普通高中都没考上,非要父母花钱送她去重点高中。

由此可见,父母偏心,往往会为子女产生矛盾埋下隐患,父母要一碗水端平,完全做到公平,一点都不偏心,实际上很难,因为何谓公平,站在父母的角度和站在子女的角度,看待的问题是不同的。

但至少有一点要做到,就是在大事上做到公平,比如求学、婚嫁、分家等,这往往是爆发家庭矛盾的火力点。

父母为何不能偏心过得不好的子女

“哪个孩子过得不好,父母都会惦记,都想帮一把”,很多老年人都有这样的想法,这样的做法是出于好心和疼爱,看似无可厚非,但这样做就会厚此薄彼,尤其是孩子成年后,有了自己的家庭,父母偏心,可能子女并不会有太大的怨言,毕竟还有兄弟姐妹的情分,但我们不能忽视了子女的配偶,也就是说,此时父母偏心牵扯到的不仅是子女,而是子女的家庭,情况就复杂多了。这是其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二,父母要明白一个道理:父母与子女之间要保持一定的界限,界限是维护自主权、安全感和尊严的一种健康而重要的方式。

不少父母却缺乏这样的认知。比如,父母看孩子的日记,还言之凿凿,“我是你妈,你和你妈还有什么秘密?”父母进孩子的房间不敲门,孩子反锁房门,会被父母训斥,“你没事关什么门啊?是不是背着我,干坏事了?”

等到孩子大一点,父母“操心”的事就更多了,“考师范院校吧,以后当老师,一年有寒暑假,还发13个月工资,多稳当。”“你都二十七了,我和你一样大的时候,我两个孩子的妈了,你再嫁不出去,就老了,赶紧找人嫁了吧”“你女朋友学历没你高,配不上你,你这么优秀,怎么能找这么一个差劲的媳妇”……

总之,孩子的所有事情,似乎都与父母有关,父母都要过问,父母还自以为是地认为是爱,殊不知,所有的爱都指向聚合,唯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为了完成分离。所谓的分离就是孩子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由家庭中逐渐分离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不再依附父母的照顾,要自己做决定,做想做的事情,他不希望别人干涉他,这样孩子才能活出自我,活得幸福。

父母要学会退位,抚养孩子是责任,孩子长大了,就该学会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打拼,我们不可能永远陪伴孩子身边,偏心他,能帮助他多久呢?有些“生长痛”,只有他自己去经历,这不是狠心,而是助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