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看到一则新闻《中东土豪科威特,如今国库要没钱了》

这挺让人吃惊。

在中国人的意识里,科威特是一个拥有丰富石油资源的小国,富得流油,石油比矿泉水还便宜,国民过着令全世界人民羡慕的富裕生活。

科威特国库空了

自2014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低迷,各大产油国经济开始不妙,财政收入90%都仰仗能源出口的科威特已连续7年陷入财政赤字,并且问题越来越严重,引起了科威特政府焦虑。

2016年,时任科威特财政部长阿纳斯阿尔萨利赫称,科威特应当未雨绸缪,削减开支为失去石油收入的生活做准备。

然而,他遭到了科威特人的嘲笑,因为科威特人对用石油换钱已经习以为常且认为理所,因为他们相信油价低迷都是暂时的。

过惯了好日子的科威特人根本没有危机意识。一位科威特高管表示,"科威特人的信念是,我们拥有无限的财富。没有人有政治资本告诉科威特人民:如果我们不支持变革,这场派对将很快结束。"

先知总是孤独的,悲哀的,而群氓们总是短视的,及时行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威特在此前油价高涨时直接给全民发放的“福利”还没被取消;

科威特国有石油公司雇佣了国内80%的国民,给其每个工作的国民发放着高于私营企业的工资和福利待遇。科威特国民享受着免费的医疗、教育、住房、工作等福利待遇。

据了解,一个普通科威特家庭每月能拿到的住房、燃油和食品补助约为2000美元(约合人民币13685元),工资和补贴合起来占据了政府支出的3/4。

2019年的人均GDP3.2万美元,排行世界前十,比美国德国都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危机很快就来了。

到2020年,科威特国库资金告急。

据彭博社报道,上月科威特财政部长巴拉克阿萨坦称今年科威特政府的预算赤字预计接近46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146.6亿元),政府正以每月17亿第纳尔(387亿人民币)的速度从储备基金中消耗资金。国库流动资金即将耗尽,已经没有足够的资金支付10月份之后的国家工资。

上一财年科威特的预算赤字增加69%,为56.4亿第纳尔,估计本财年赤字将增加一倍以上,达到140亿第纳尔,工资和补贴占所有支出的76%。

这意味着如果油价如果再不上涨,政府又不能从本地和国际市场借款的话,流动资金将很快耗尽,80%的科威特人将发布出工资。

可让人惊讶的是,科威特政府并没有采取削减福利的政策,而是开始寅吃卯粮,挥霍子孙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来一代人基金

早在1976年,科威特政府为了应对“石油挖完”的情况,科威特政治精英非常清醒,居安思危,设立了一个名为"未来一代人基金"的专项基金,规定把每年卖石油的10%收入都投入到该基金中,让钱生钱。希望国家能够尽早未雨绸缪积谷防饥,应对不可知的未来。

目前该基金的规模已高达5500亿美元。

报道称,科威特已经启用“未来一代人基金”,据悉已经启用了70多亿美元以应付危机。

但是如果科威特不推动经济改革,消除对于石油的过度依赖,推动经济多元化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那么这个5500亿的基金“老本”20年之内就会耗尽。

真是一代人的基金啊……

而其他石油富国,如沙特阿拉伯王储萨勒曼早就已经开始削减福利并加税,并用暴力手段强迫王公贵族交出财富,充实国库。

阿联酋早就开始着进行经济多元化,将迪拜打造成中东的金融和物流中心。

小国巴林和阿曼则得向更富裕的邻国借钱,这波操作也是666……

与这些国家比起来,科威特简直是后知后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是令人感慨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上世纪70年代,凭借着占世界10%的丰富石油储量,石油储量排行世界第五,共有1049亿桶石油的科威特,从一个沙漠穷国靠出口石油“一夜暴富”,成为人人羡慕的“土豪国家”。

90年代,伊拉克眼红科威特的富裕,甚至直接出兵侵占该国,结果引发了海湾战争。

但现如今,却陷入了国库告罄的窘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源诅咒

经济学上有一个理论,叫“资源诅咒”,指的是一种经济术语,又被称作“富足的矛盾”,指的是国家拥有大量的某种不可再生的天然资源却反而形成工业化低落、产业难以转型、过度依赖单一经济结构的窘境。

有一个相似的经济现象叫荷兰病,是指一国(特别是指中小国家)经济的某一初级产品部门异常繁荣而导致其他部门的衰落的现象。

这类国家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本国的经济命脉掌握在资源需求国的手中,严重依赖外国需求。

每当世界经济繁荣的时候,石油输出国大量输出石油,本国经济就好;但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工业国减少采购石油,这些国家的经济就陷入了困境,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委内瑞拉。

委内瑞拉有多惨,相信大家已经看过不少新闻了,这里就不再说了……

查韦斯、马杜罗这些历史的罪人,应该被钉死在委内瑞拉的历史耻辱柱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从2014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继续加大、贸易摩擦升级,以及许多工业国家加大了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石油价格一路下跌。

今年,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导致全球经济疲软,沙特和俄罗斯大打石油价格战,石油需求大幅持续下跌,油价也一路下滑,让科威特这个严重依靠石油收入过活的国家处境更为艰难。

巴库的悲剧

其实,几十年以前,也曾有个非常富裕的石油地区,但随着它的石油枯竭,最终“泯然众人”。

它就是巴库

巴库,在中东石油没有被发现之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石油产地。这里的石油具有埋藏浅的特点,只要挖到地下10~12米即可出油。

巴库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工业性采油,19世纪末成为外高加索工业中心和举世闻名的石油基地,拥有22大炼油基地,石油工业发达。

20世纪初,巴库油田曾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油田。但近百年的开采,如今巴库地表浅层的石油早已被采尽,而需钻深至5090米处才能开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滚滚的石油收入也让巴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直到20世纪初,巴库还是一座落后的城市,城里没有树木,满街风沙,建筑低矮,就是一个典型的外高加索穆斯林城市,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停留在中世纪的一千零一夜的时代。

但十月革命以后,苏联对里海石油的大规模勘探开发,巴库也随着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使得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一座高楼林立、绿树成荫的现代化城市。

1940年,巴库的石油生产达到高峰,产量占当时苏联石油总产量的71.5%。

但好景不长,此后巴库的石油产量开始下滑,虽然直到1950年它仍然是苏联的第一大油田,石油产量占苏联总产量的39.2%,原油产量在累计开采12亿吨。

1955年,巴库的原油产量占全苏联的比重降为15%。1970年更是跌至5%左右,

到80年代,其所占比重不到2%,随之而来的是城市的发展速度大为减慢,地位不断下降,巴库人的生活水平也随之下降。

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开采一桶,地下就减少一桶。

在苏联时期,巴库除了油气开采之外,比如石油化工、石油机械等工业就相当发达。

不过这一切都是依附在石油开采上的。

皮已不存,毛将附焉?

巴库是经济结构单一、“矿竭城衰”的典型。

到了今天,很少有人知道巴库这个名字了,更不知道它曾经是一个蕴含丰富石油的地方,在世界石油开采史上占据过重要的地位。

结论。

未雨绸缪,积谷防饥,不仅是对一个人一个家庭而言,对一个国家更重要。

未来是不可知的,没有人可以预测,可以把握,只有尽早做好准备,才能从容面对一切危机。

有钱的时候挥霍,没钱的时候三和。

今日的委内瑞拉,会是明天的科威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