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基本原理,切勿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克劳塞维茨

电影《八佰》上映之后,一时间众说纷纭,评论两极分化。支持者盛赞其为"真实的战争片",反对者则斥责为"历史虚无主义"。

片中八百勇士的抗争自然是非常动人的,也确实能让观众洒下眼泪。但是,其中的一句台词却引起了人们的不满,那就是:日本"侵扰"而非"侵略",甚至让人有种此片谄媚日本之感。但是实际上"谄媚"的不是编剧和导演,而正是当时的国民党政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畏惧抗战的政府

畏惧抗战的政府

这两个词虽然只差一个字,可是意义却完全不同。侵扰往往用于形容土匪、流寇那种打一下就跑,不以长期占有为目的的抢掠性质的行动;而侵略的程度则重的多,指的是对于他国主权产生威胁,占据其国土,奴役其人民的占领行为。

很明显的,当时日本的行为就是赤裸裸的侵略而非短暂的侵扰。但是,直到日本人已经开始烧杀抢掠,老蒋还不想打,反而拿"侵扰"这样的词来给日本人开脱,还在一味等着国联的调和,甚至此时还准备着和日本人握手言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确实,在那时候中日两国之间确实有着巨大的差距,中国军队处于相当的劣势中。但是也并非完全不可与侵略者一战,但是蒋始终认为中国抗战必败,甚至于在1931年9月说出过"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这样的话。

他抗日甚至于需要张学良杨虎城两个人起兵来说服他一下,甚至即使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都一直想着"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一直舍不得把自己的精锐派上抗日战场。如果我们去看当时的形势图就会发现,蒋的抗日部署十分的"保险"。

那么,在抗战刚刚开始的时候,他还想着等国际调停,把日军的"侵略"美化成所谓的"侵扰"似乎也不是不可以理解的了,毕竟他根本不想打。更何况四行仓库守卫战看起来像是一场战争,其实只是一场军事表演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场惨烈的"战争"

一场惨烈的"战争"

就如同上文所说的,蒋对于抗日的胜利一直都没有什么信心,觉得中国军队是不可能战胜日本的,只能等着国际上的救援。他甚至还考虑过把东北真的丢给日本,条件是日本不能动他的基本盘。所以即使日本的野心已经路人皆知,他也一直保持着和敌人"握手言和"的打算。

从淞沪会战开战起,蒋就一直没有放弃他求援的打算。当时的战场上,中国军队是远多于日本军队的,就算双方之间武器装备都有很大的差距,也不应该八十万打不过二十五万。就算打不过,这么多人要跑难道日军还拦得住吗?

确实,这八十万之中的很多部队在后期都撤走了,并没有打到最后一刻。可是,因为蒋始终在等着所谓的援助,多次延误了撤退的时机,几十万人的撤退到最后被弄成了溃逃,最后被日军追着打。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打算是打消了,可是他们侵略的野心是一点没被打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时候,蒋依然没有放弃所谓的援助路径,还打算拿着士兵们的命给外国人演戏看,四行孤军的死守就是他打算换取国际援助的一步死棋,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而选定四行仓库的原因是它靠近上海的租界,这样一来日本人顾忌外国人不敢肆意轰炸,而来当里面的孤军牺牲的时候,可以被外国人看到,引起他们的同情,换来"可能"的外国援助。

正如电影里所说的,隔着一条垃圾桥的人们"就像看戏似的"看着里面的孤军抗战、负伤、战死……但无论他们看或不看,孤军的结局其实早就注定了。

当然,我们不能说国际上什么也没做,毕竟国联确实要求日本撤军了,但是日本人不听,所以他们也就看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行仓库虽然墙比较厚,确实能守一段时间,但是它的地理位置注定了它并没有太大的战略意义。其次,因为它背靠租界,也就注定了无论是战斗还是撤离都会受到外国人的影响。更何况当时他们的顶头上司孙元良已经跑了,跑得很快,日本人的炸弹是打不到他头上的,但是能打到谢晋元一行人的头上。

谢晋元是个英雄,很多国军士兵也是英雄,他们都很勇敢很能打,想着和侵略者战斗到最后一刻,但是这些人能做什么呢?他们能打倒一个两个或者更多的敌人,子弹打光了能用枪托去砸,可是当他们的上司想着妥协想着绥靖的时候,他们的热血也就成了权力的养料

没有我们的"我们"

没有我们的"我们"

最终,四行仓库里的孤军被骗着撤离了,然后被关在所谓收容所里,然后有的被卖去做苦力好容易才逃出来,逃出来就参军,继续打;有的就被卖到外国去,死了还在墓碑上刻着中国国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背叛了他们的上司还在吃空饷抓壮丁搞事变跟自己人过不去,他们后来是不等着国联援助了,开始看苏联和美国的脸色。当时被抓到国民党军队里的壮丁很多人死在了路上,到战场的很少,到了战场上也没有军饷,有时候还没有吃的穿的,可他们仍在战斗。

为什么蒋会这样做?其实原因从蒋的一句话中就可以看出:"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这是他在1931年8月说过的一段话。

原因昭然若揭,因为他话里的"我们"是不包括很多人的,不包括在田地里耕作的农民,不包括在工厂里工作的工人,不包括那些努力求生的普通人,甚至于不包括那些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军人。因为这些人都是会死在日寇屠刀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话里的"我们"其实只是很小一部分人,这些人别说亡国,就是流浪地球了都能过上好日子,而卖国是他们最好的出路。但是,就算是包括在他的"我们"里的这些人也不是每一个都能接受这种结局的,所以我们能看到拼命战斗的军官,能看到为国牺牲的战士。

而那些不被他算进"我们"里的人们,最终拯救了这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