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鹤龄,字长孺,吴江人。他是诸生出身,早年就以聪慧勤学闻名乡间。曾因笺注杜甫、李商隐的诗,而扬名天下。朱鹤龄生平不爱做官,只喜欢闭门读书。他平素专心研究学问,行不识途路,坐不知寒暑。就有人说他愚,他自己也毫不在乎,干脆自号愚菴。并以“嫉恶如仇,嗜古若渴。不妄受人一钱,不虚诳人一语”自励。

作为第一部完备的李商隐诗集注本,朱鹤龄的《李义山诗集笺注》自刊行伊始便风行一时,旋即成为清代李商隐诗注的蓝本。推求至隐的解读,使李商隐一扫晚唐以来诡激轻薄的恶名,以心怀忠愤、寄托遥深的形象出现在这部笺注中。朱鹤龄的《杜工部诗集辑注》是清代第一个对杜诗进行全面而详尽校勘的注本。它继承既有成果,以蔡梦弼《草堂诗笺》为底本,参校各种宋本,综合运用史实、地理、训诂、文学、版本等各方面的知识,对杜诗异文作出精审的辨析和取合,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校勘成果基本为仇兆鳌《杜诗详注》继承,奠定了今日杜诗文本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交友方面,他有个了不起的朋友,就是一代大儒顾炎武。顾炎武见他纵情诗文,就劝他去研究一些本原上的学问。朱鹤龄听从了顾炎武的建议,在注疏群经和理学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在易学方面,他认为易理到宋儒已经发展到极盛,而左传、国语所载的占法,都是说易象的。就撰《易广义略》四卷。

在诗经学方面,他认为朱子掊击诗小序太过,就与同县学者陈启源参考诸家说, 疏通序义,撰《诗经通义》二十卷。其他还有《撰春秋集说》、《读左日钞》、《禹贡长笺》等著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鹤龄也擅诗,在论及诗歌的思想内容上,他认为诗歌应该"上之补裨风化,下之陶写性情",主张性情正;又倡导性情真:诗必须真实地表达思想感情,有感而发,有为而作。在此基础上,其卓有见识地强调人品正:只有高尚正直的人品,才能表达出正且真的性情。他论诗的艺术风格,提倡转益多师、风格多样化,主张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其诗文集为《愚庵小集》十二卷。 现录一首他写的《酬姜如须见寄》,可一窥其高古的诗风:“支离一病叹无憀,经案绳床对绿蕉。猿鹤化来机渐息,芝兰焚后泪难消。鹿门本自甘遗散,皋里凭谁慰寂寥。泽芷江蓠无限恨,频传莫惜五湖遥。”

朱鹤龄于七十岁时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