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永乐朝(公元1403—1424年,明成祖朱棣年号)历时21年,是明代国力强盛时期。随着景德镇瓷器业的昌盛繁荣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负盛名,与宣德青花一道被称为开创了中国青花瓷的黄金时代。

永乐朝前后期瓷器质量发生很大变化,永乐早期制品基本接近洪武朝后期,而后期制品则与宣德早期相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永乐青花瓷主要用“苏麻离青”做钴料。陶瓷界有一句古话叫:“永宣不分”,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和永乐时期很接近,所以永乐和宣德的瓷器一起构成了青花瓷界的魁首。昌盛的永宣时期之后,9岁的正统帝登基。他长期依赖宦官,后来发生了土木堡之变,皇帝被俘,正统的弟弟景泰登基。景泰继位后的第二年,正统被放回,但就当景泰皇帝病重之际,正统翻身而起、复辟帝位,这就是著名的夺门之变。在这样一个三朝两帝的混乱时期,瓷器鲜有发现。因此,正统、景泰、天顺这三朝被学术界称为“空白期”。

明太祖朱元璋在晚期的时候为了皇太孙建文帝解决了很多开国功臣。这也为燕王朱棣造反埋下了伏笔。

话说回来,咱们的燕王朱棣虽是反上位的,但是不能否认人家是勤政爱国的好明君。永乐朝的时候可是是明代国力强盛时期!在那个时候不管是军事还是手工业都有一定的发展。我们的瓷器随着景德镇瓷器业的昌盛繁荣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负盛名,与宣德青花一道被称为开创了中国青花瓷的黄金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明永乐与宣德年间为弘化天朝圣德,遣郑和七下西洋使得中外往来关系密切,往来开启商贸,其中瓷器一项,深为当地贵族喜爱。至此明朝开始重视窑业,后更于珠山置御器厂,设有司专备窑事以供御用和赏赐。较比之元朝,永乐青花窑口更宏,技术精进,凡所出之品,为世之珍宝,其中各式瓷质大盘为当时重要赏赐瓷之一,为中外交流盛事之见证者。

一般永乐青花可以从胎釉、青料、纹饰、款识、气泡五点来分辨。当然玩古玩最主要的还得多看馆藏真品,牢记细节,认真对比。最好做笔记。

胎釉:一般说来,永乐圈足矮浅,由于胎土淘炼精细,白沙底温润细密,有足墙内直外坡,有时偶见有小块铁色斑点,呈糯米粉状,摸之细腻滑润。永乐时期的釉面以肥厚、细腻、光滑、莹润、平净为主要特征,绝无橘皮釉纹。

青料:在用料上,永乐青花主要用“苏麻离青”钴料,烧造时有自然的晕散现象。青花发色浓艳,犹如宝石蓝一般的光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纹饰:永乐青花图案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纹饰疏朗秀丽、笔意自然,无论是粗笔写意还是细笔描绘,均给人以清秀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画面多留白地。图画花纹多为双勾填色,一改前朝大笔涂抹的笔法,绘笔用小笔触,往往出现深浅不一的颜色。圆器内外加花,并广泛采用器心绘画的装饰手法。

款识:永乐青花瓷一般无款识,只有极少数有“永乐年制”的年款。

气泡:宣德青花瓷窑温较高,釉中有的气泡破裂,在釉面形成橘皮纹。相反的永乐则较少这两种现象。如果在一个青花瓷器上,具备以下多个微观特征,那么这个瓷器是永乐或宣德就可以确定。有少量破口气泡青花浓重处有大片黑色,气泡硬朗,斑色老气,有的有沙滩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沙滩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花浓重处有大片黑色

仿品瓷胎厚薄均匀,而真品较薄,迎光可看见釉面有不均匀现象;永乐青花压手杯为历代所仿,明万历时所仿的产品青花色艳而不浓艳,且器型略大于真品;清康熙、雍正时所仿的产品酷似真品,然而在胎釉上仍然带有清代的风格;清同治、光绪时所仿的产品器型就要比永乐的大得多,并且胎体厚重,纹饰也比较粗糙。近现代的仿伪品往往忽略了其器足之外的一道贴地凸线。

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所仿的器物,青料中铁锈点色泽较淡,为黄褐色,浮于釉面而不沉着入里,这点在实物鉴定中也是需要注意的。

明朝的永乐青花代表的是青花瓷器的艺术创作巅峰时代。在元代技术成熟的基础上,从造型纹饰胎釉青花呈色上都给后世青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应该讲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比较高一些。当然清朝的青花瓷器在明代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工艺制作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笔者写此文章也是希望与大家多多的交流与学习,希望读者有缘读到本文。少费钱财,多购珍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