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当下的很多消费者来说,看大众点评选商家、到点吃饭打卡、回来后写下自己的评价,已经成为消费时的标准三连动作。正是依靠大众点评积累的用户数据和本地商家资源,美团才能够在收购大众点评后迅速在多个场景开拓业务。然而,近日美团在港交所正式发布的一篇公告却让人莫名所以——根据公告,美团将把公司的简称从"美团点评"改为"美团",据公告称公司的整体架构、运营体系等没有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团的突然更名引发了业内的多种猜测。目前舆论较为主流的看法是,美团将"点评"两个字从公司简称中删去,代表了美团将在未来的运营中逐步摆脱"点评"机制的影响,并代之以自己较为擅长的流量打法。尽管对于流量打法带来的负面影响,业内一直多有批评,但从今年来美团的增长来看,这个体系在商业上的优势是明显的,也更能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

流量打法虽然有效,但真的能代替点评体系吗?事实上,大众点评以其在消费者中较高的信誉为美团的导流进行了背书,美团能够在过去几年中快速发展也的确离不开"点评"的贡献。但就在前几天,人民网等媒体对美团平台存在的点评机制漏洞进行了连续的追踪报道,指出很多人即便没有消费记录依然可以对商店进行评价,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而专家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对于医美等事关消费者生命健康的领域来说,这种评价机制的失效带来的影响可能是致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也印证了专家的判断。上个月,《人民公安报》发布消息称,北京警方近期打掉了10余个以"高薪招聘"的名义诱导年轻女子申请"美容贷款"去指定医院整容而进行诈骗的案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曾经被曝光的"医疗美容机构"中,在美团医平台上都曾拥有过较高的"星级"认证。以愉悦医学美容·光电美肤中心为例,这家已经被公安机关查封的机构,曾获得了美团医美"放心美"、"正规医疗连锁品牌"、"国际化医师团队"、"资质认证"、"正品保障、扫码验真"等多项认证。同时,在商家页面上,各种由美团医美精选的产品信息和好评内容也随处可见。这对于没有专业常识的年轻女性用户而言,这样的机构认证显然更具有说服力与平台提供的信赖感。

如今美团正式将"点评"从公司的简称中删去,与其说是品牌形象的提升,倒不如说是美团已经有意放弃"点评"机制的建设,纯熟的流量打法将主导美团医美未来的运营。但从中国网、新京报、澎湃等媒体的以往报道来看,美团医美的医疗事故随着其医美生态的扩张与日俱增,没有了"点评"机制的束缚,美团医美平台上机构未来的事故量更无法预估。而作为平台方,美团医美不思建设完整的评价机制,却想着与点评体系切割,这样的思维更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