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文中,我们讲到了人面蜘蛛,以佐证龙马负图传说的可能性,至于龙马负图的真实性,其观点则是因人而异了,毕竟每个人的识见阅历都不相同。这一篇,我们谈下古今学者对《河图》、《洛书》重要性的认知。
大多学者都认为河图洛书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因为其开凿了华夏文化的神奇智慧与无限内涵,还创造出了伟大的哲学著作《易经》。
以前文章中我们谈到易学分支为象数与理义两脉,事实上,游离于两者之前还有一支:图书易,也称图书派。这里讲的图书派不是指对《易经》演绎出的各种图案的研究,而是仅指对《河图》与《洛书》的研究,这里讲的图书就是指《河图》和《洛书》。
《河图》与《洛书》的道听途说始于汉朝,之后一直由道家密藏,并不外传,直到宋代才由华山道士陈抟公开于世。历代对图书研究者不计其数,各有心得,其中,取得最大研究成果是清代。
研究学者认为《河图》与《洛书》是演绎宇宙发展与运动规则的图式,包罗万象,其小无内,其大无外。用其言天,则天在其中;用其言地,则地在其中;用其言人,则人不出其外。所以,可范围天地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
《河图》、《洛书》以至简为本,其数不过十,阴阳不过二,却能互成变化,成象万千。历代研究过的学者都认为,破译河洛之迷,非一代一朝,一人一智可为。千百年来,无数学者前赴后继,沉于河洛,苦苦探索其规律,各有发挥与所得,但仍是盲人摸象,仅得其一隅一角。
研究河洛的基础离不开正确的指导思想,民国清末,思绪飞扬,期间涌现了不少河洛大家。现代时期,易学家金景芳先生讲:"孔夫子在古人中是对《周易》讲得最为明白的一个。"
正是:
马思边草拳毛动,
雕盼青云睡眼开。
注:本文参考了孙国中先生《河图洛书解析.序》一文,在此致以敬意。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