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说到:泾原军哗变之后,待岗在家的原泾原军长官朱泚于兵变之夜就进了皇宫。

于是,掌握了泾原叛军的朱泚,于次日辰时以禁卫军主帅的头衔对外宣布,以三日为限,命令百官正常入朝,期限已到,尚未入朝者,无论官职大小一概赐死。

不知是做贼心虚、还是心生怯意。朱泚为了强化自己手中的所掌握的军事力量,并想以此威逼利诱朝廷官吏及长安城内的民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他就命令泾原叛军将士悉数持刀配箭,从长安北门而出,又从东门入城,再由北门而出,进入东门,如此往返不断地兜圈子玩。

说话间,三日期限已到,那些被逼无奈上朝的官员们,都众口一词纷纷劝说朱泚应该奉迎圣驾回京。

但此时,乌鸦变凤凰的朱泚心里却反复谋划着如何能名正言顺地坐上皇帝的宝座,故而决心反叛的朱泚自然不会理会大臣们的建议。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因为自古有忠就有奸。

这些大臣们的中间就有和朱泚臭味相同的人,其中就有被解除兵权的原淮西军区的长官李忠臣,那位叛唐称王的李希烈则是他的族侄。

不过,还有一位朝官没有在约定的时间内入朝,他宁愿慷慨赴死,也不愿意向那些心怀鬼胎的臣子们一样卑躬屈膝,看来这位朝官的死期快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头可断血可流的人物是谁呢?

他!就是原统辖西北军政要务于一身的张掖郡王段秀实。

可是,拒绝入朝的段秀实没被斩首不说,还成了叛军朱泚的座上宾。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段秀实拒绝入朝的态度越强烈,叛军朱泚就非要请他入朝为官。

这不是罗布白菜各有所爱,因为在朱泚看来,段秀实则属于是朝廷正义派的代言人。

尤其他在多年前,因为得罪了朝中当权人物“杨炎”,故而被解除了原工作岗位,调回京都做了一名不起眼的文官。

所以,朱泚首先觉得他被贼臣陷害而丢了军政大权,心中必定会产生怨恨!其次是因为段秀实既有能力、又有名望,自己如果想要篡唐称帝,此人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在三日入朝的期限过后,朱泚不仅没有将他斩首,反而委派近身卫士携带厚礼登门去邀请他。

但是,无论你如何锤击门环,院内的段秀实就是紧闭府门不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士兵们见难以回去复命,就纷纷翻墙而进,以张弓执刀的场面胁迫段秀实进宫去见朱泚,

自知劫数难逃的段秀实也深知必定要走一趟,不然这翻墙而过的几十个叛军是不会罢休的,于是他在临行前就对府中的弟子们说道:

“舍小家顾大家,一切要以国家为重,我宁愿以死殉国,也绝不会为了苟活而逃避。尔等都各自返乡自谋出路吧!”

话说完,段秀实则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昂首挺胸地随着叛军骑马进宫了。

朱泚听闻已将段秀实请进宫中,则急忙笑脸相迎。

远远地就喊道:

“段公前来助我,必定会大功告成!”

此时的段秀实能说什么呢?

他以藐视的态度冷漠地瞄了朱泚一眼,算是以沉默的方式答复了朱泚。

朱泚也不自讨没趣,就请段秀实落座,遂开口向段秀实请教开创千秋大业的“百年大计”。

段秀实随声应付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什么是“百年大计”?

如果想树立千秋伟业的百年功德,只能以忠孝节义告知士兵,并阐明唇揭齿寒、兴亡祸福的利害关系;继而迎接君主于京师,这才是你唯一可选的“百年大计”。

段秀实话语一出,朱泚就立刻沉下脸来,耸拉着乌青的老脸,闷闷不语。

嘴上不说什么,可是在他的心里却一直在念叨着,你说你段秀实与我同出一辙,都是让朝廷忘到脑后的闲人一个,难道你就没有抱怨过吗?

算了,慢慢来吧,等再过些时日,或许你会想开,到时候再说吧。

所以,朱泚虽没有采纳段秀实的建议,但也没有将其斩首。

可是,段秀实却一心想着如何能为朝廷解决掉这个叛臣贼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的他想起了昔日与自己关系还不错的刘海宾、何明礼、岐灵岳等三位同事,随后,他就和这三个人取得了联系,密谋串通一气想寻找个机会除掉叛军头子朱泚,并迎接御驾返回长安。

数日之后,叛意于心的朱泚命令泾原藩镇大将韩旻率领3000精锐骑兵向西开拔,名义上是去恭迎天子回京,实际的目的则是以突然袭击之势偷袭皇帝避难的奉天。

听闻叛军西进消息的段秀实反复思考着,他觉得德宗皇帝出逃到奉天只有区区数日,勤王护驾的各部唐军未必在数日内抵达,如果叛军韩旻率领的3000劲旅直逼奉天的话,局势恐怕就不妙了。

思考了许久也没有想到办法,他就去找歧灵岳,并对其说道:

“局势不利,当务之急要想个办法将韩旻这支叛军返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歧灵岳说道:

“即使将叛军追回来了,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呀。”

“段秀实叹了口气说道,能拖一天算一天吧,时间越长,奉天方面就会有援军赶到护驾,唯有如此,皇帝才能更安全。”

“段公言之有理,不过,如何将叛军骗回来呢?”

段秀实接着说道:

“我们可以草拟一道军令,遣人追上韩旻所部叛军命其回师长安,则说是为了能一击即中、事半功倍,不日会与各路藩镇力量一起西进奉天。”

老实憨厚的歧灵岳听闻此言,接连说了几个好。

随后,歧灵岳伏在案上以姚令言的字意开始草拟公文,二人想着在文书写好之后就盖上官印。

片刻间,歧灵岳好像想到了什么,就问道:

“军令好写,但是如何拿到姚令言的印符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啊,盗取姚令言的印符确实难办,就是能拿到那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至少需要些时间吧,但叛军可不会等你。

怎么办呢?

正当二人纠集的时候,段秀实突然想到自己的官印,规格尺寸似乎和姚令言的印符没有什么区别,便拿来一试,简直完美极了。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就命令一名传令兵昼夜疾驰,于行军途中将公文送到了叛将韩旻的手里。

此时,段秀实自知这件事情早晚会暴露,于是就将刘海宾、何明礼等二人唤来,对着刘何二人及歧灵岳说道:

“叛军韩旻回到长安之时,也就是事情败露之时。我决心已定准备趁机刺杀朱泚,到时候,你们三人只需看住在场的姚令言等人,若是刺杀不成,无非是脑袋掉了碗大个疤而已,20年后仍是一条好汉,反正我誓死也不做叛臣贼子的臣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久,韩旻手持军令返回了长安。朱泚、姚令言面面相觑,不明缘由便让韩旻呈上军令核对,发现公文上的笔迹甚是眼熟,而公文上的印符却难以辨认。

此时,歧灵岳无所畏惧地承认了这件事情是他一手策划的,随之痛骂朱泚、姚令言作乱犯上的行为;乃至其在被处死的时候,也没有出卖其余的人。

再度西进的时机已逝,朱泚能想到的,奉天方面必定会有所防备,所以就暂时搁置了其急于登基称帝的念头。

几日之后,朱泚再次找来李忠臣、姚令言、段秀实等众人一起来商讨其想称帝的各种准备事宜。

朱泚话音未落,段秀实便弹跳而起,顺势将第三人手中的象牙朝笏横夺过来,一边痛骂一边照着朱泚的头上猛烈击打。

由于事发突然,众人尚未反应过来,朱泚本能地用手去阻挡段秀实的袭击,但还是被段秀实手中的象牙朝笏打在了头部,顿时朱泚头破血流一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与商议的众人纷纷惊愕失色,犹如泥塑木雕般目瞪口呆,不知所厝。

还是武将出身的李忠臣反应迅速,他一跃而上紧紧抱住段秀实,无论其如何挣扎就是不松手。

此时,遭到突然袭击的朱泚手脚并用,连滚带爬脱离了段秀实的攻击范围,逃了出去。

段秀实眼睁睁地看着叛贼朱泚狼狈逃出,却自己却无力追击,他环顾四周,发现刚刚还在场的刘海宾不知去向了,于是在心中恨恨地发出了一声叹息。

随后他向众人喊道:

“我就是死也不会跟着你们背叛朝廷,尔等为何还留着我。”

如梦初醒的姚令言等叛军将领们让他的话惊醒,争相恐后地向段秀实涌去。最终,已是花甲之年的段秀实壮烈地惨死在叛军的刀剑之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说说那个贪生怕死,临危胆怯的刘海宾,他自知事情败露,故害怕惹火烧身,就在众人慌乱之时乔装潜逃了,但两日后被叛军抓回,并处以死刑。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刘海宾可能是被歧灵岳、段秀实誓死不屈、无所畏惧的精神所感动,又或者是因为良心不安等因素,至死也没有供出另外一个参与者何明礼。

可是,何明礼也没能幸免于难。后来,其在跟随朱泚叛军攻击奉天的时候,伺机刺杀朱泚时,由于事情败露而惨遭杀害。

唐德宗于奉天闻听段秀实舍生取义,顿时泪流满面,后悔自己听信谗言没有重用段秀实,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

不过,唐德宗李适确实应该追悔一下自己的过错,但这种悔意不只是其没有重视重用段秀实那么简单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