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族当政的“蒲甘王朝”,曾有过国力强盛、疆域辽阔、农业发展势头迅猛的“盛世”。

但从十二世纪后半叶开始,“蒲甘王朝”有了走下坡路的趋势,国内经济逐渐衰落,国家整体状况越来越不如建国初期,最终被掸族人取而代之。

一个国家由兴盛走向灭亡是诸多因素交织引起的。“蒲甘王朝”也是在内因和外因影响下,一步一步走上亡国之路的。

蒲甘王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蒲甘统治阶层“太作”又无治理才能

“蒲甘王朝”由强盛走向灭亡,是“自作孽不可活”,蒲甘统治阶级负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

一是,蒲甘统治者昏庸无道,不好好治理国家,只会在富裕后败家。

二是,蒲甘统治者陷入了建塔执念,让原本普渡众生的佛教魔化为欺压百姓的“恶鬼”。

三是,蒲甘统治者对重要的生产资料如土地、奴隶管理不善,丧失了对资源的管控权,最终拖累了国内的经济发展。

1、享受毁了王朝前程。缅甸的“蒲甘王朝”前身不过是只有20多个村落聚集的小镇而已。在伟大英勇君主阿奴律陀王的努力下,缅甸历史上统一的封建王朝才得以建立。所以说,“蒲甘王朝”是缅甸人白手起家“打”下来的天下。

但历史上的统治者总逃不出“创立者艰苦奋斗,守业者贪图享受”的魔咒。“蒲甘王朝”也是如此。

“蒲甘王朝”强大后,统治阶级只知道贪图享受,生活过得纸醉金迷,日常用度极其地铺张浪费。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普通民众,广大劳苦民众成日里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农民每年都要向当地诸侯缴纳地租,还要敬献诸如大象、珠宝、金银、棉布等贡品。民愤、民怨极大。

阿奴律陀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建塔伤了国之命脉。阿奴律陀王建立“蒲甘王朝”后,把佛教定为了缅甸的国教,不遗余力进行弘扬。但蒲甘历代君王在对待国教这件事上做法“过头”了。

统治者广建佛塔后,造成了国家经济日趋衰弱,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缅甸史》中曾记载着,“蒲甘王朝”的历任君王,都是妄自尊大的暴君,执政期间对宗教偏爱有加,把心思都花在建造塔庙上。民间曾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建成之日就是国家化为灰尘之时。”

缅甸的“蒲甘王朝”建造佛塔是很疯狂的,完全将国家的兴亡抛到脑后。君主们一门心思扑在造塔上,平日只知道四处出巡,找寻建塔的风水宝地,大量侵占土地。

在用国家财政资金时从不精打细算,把大巨额的资金都用在建塔上。而财政资金都是通过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得来。民间大量的壮丁被强行招募去服役造塔,造成了大量的农田荒废,稻谷等庄稼颗粒无收。

各种佛塔建造完毕后,佛教的发展和传播需要人,缅甸境内的大量人口被迫落发为僧,不再从事生产经营,也不再负担繁重的赋役。但统治阶级继续广建佛塔需要资金,这一切的开支最后都转嫁到了普通劳动人民身上。

蒲甘民众身上的赋税加重,让民众不得不为了生存而起义。当时缅甸境内战乱四起。一个国家最怕战争、起义,这会对一个国家造成重大伤害,不但民众流离失所,国家经济也会受到重创。失去了民众和经济支持的国家,自然会在风雨中飘摇。

“蒲甘王朝”统治者的建塔战略,犹如是推翻了多米诺骨牌,产生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推倒了原本的“帝国大夏”。

缅甸佛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生产资源不受管控。“蒲甘王朝”能强盛起来主要靠两大生产资料,一是土地,二是奴隶。“蒲甘王朝”衰败也和这两大“发财”资源流失有关。

“蒲甘王朝”建立之初是将土地资源这一重大生产资料掌控在君王手中的,土地是被国王所垄断的。在发展过程中,国王通过分封或是捐赠的形式,把土地的使用和税收权利转让给了官吏和寺庙。国王手中可以生钱的土地资源少了,自然财政收入就少了。

“蒲甘王朝”的历代国王都会将大片土地大方赏赐给寺庙。土地给了寺庙就产生不了经济效益,既不用缴税,也不能用作经营。

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后,缅甸国内经济自然会越来越不景气。到了“蒲甘王朝”的后期,13世纪初时,寺庙占有的土地已经远远超过国王掌控的土地,这严重削弱了国家的经济基础。

统治阶级还一味地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愚蠢做法,只会加强还处于他控制下的人口剥削。这就加剧了国家的阶级矛盾,普通民众对统治阶级恨入骨髓。

缅甸壁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蒲甘王朝”存在着大量奴隶,奴隶是当时最有用的劳动力,对于“蒲甘王朝”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从蒲甘碑铭中就可以知道,碑铭关于奴隶的记载是大量的,比对其他任何阶层居民的记载都要多得多。据统计11世纪到13世纪期间的400块碑铭,有216块碑铭中提到了奴隶。

“蒲甘王朝”缅甸人少地多,土地资源丰富,干活的人力资源相对较少,奴隶作为壮丁,可以说是重要的财产。但到了“蒲甘王朝”后期,奴隶管控权却不在国家手中。国家丧失了宝贵的人力资源,自然会走向衰弱。

缅甸王与奴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缅甸外部势力虎视眈眈

“蒲甘王朝”被代而取之是因为外部势力嗅到了可以吃的猫腥味。弱肉强食,是自然界的法则。国与国之间也是如此。

1、周边的掸族一直在等待机会。“蒲甘王朝”末期,周边的民族如掸族、孟族、若开族,都各占据一方,积极开展国防、经济和文化建设,各族的实力日益增强。

尤其是掸族人,他们的扩张势头已经显现,他们一直在努力向南方和西南方迁徙,甚至明目张胆地进入了缅甸境内和缅族人杂居,有一部分的掸族人还在缅甸境内定居下来。

2、蒙古军队入侵是“蒲甘王朝”名存实亡的导火索。“蒲甘王朝”时期,正值中国的元朝忽必烈的统治时期,蒙古军队以中国西南部为基地,向缅甸、爪哇等国发出了进攻的信号。

缅甸象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起初,中国元世祖忽必烈派出了使者出访“蒲甘王朝”。“蒲甘王朝”国王对于中国的元朝忌惮,也派了使者回访元朝。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但当元世祖再次派使者访问“蒲甘王朝”时,元朝使者却一去不复返。这大大恼怒了元世祖。

《缅甸史》中记载说,元朝使者拜见“蒲甘王朝”的国王时,没有遵照“脱鞋”礼仪,因不肯脱下马靴而被国王处死了。

“蒲甘王朝”自知犯下大错,他们直接来了个先下手为强,发兵数万攻打中国云南。云南省也不是省油的灯,立马把军情上报给元世祖。元世祖本来就对使者被杀一事耿耿于怀,立马派军队中的精锐部队支援云南。

缅甸与元朝军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双方在云南境内进行了激战,“蒲甘王朝”的军队实力太弱,根本抵挡不了势如破竹的元军,只能败下阵来,退回缅甸境内。元军由于不熟悉缅甸地形,当时并没有进行追击。但元世祖已经决定断绝与“蒲甘王朝”的交往,并誓要武力征服“蒲甘王朝”。

之后,元世祖派了蒙古军队进攻“蒲甘王朝”。一举成功后,直接将蒲甘王软禁起来。“蒲甘王朝”派出了高僧专门来到中国与元朝王室进行谈判,以期望和平解决。加上缅甸区域气候炎热,蒙古军队水土不服,根本适应不了,最后全部撤离缅甸。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掸族一直以来就对缅甸虎视眈眈,好不容易等来这千载难逢的机遇,怎么肯放弃。掸族在蒙古军队撤退后,乘机控制了蒲甘王朝及缅甸的领土。

蒲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结

“蒲甘王朝”的崩溃、灭亡是内忧外患的必然结果。

从内因上分析,“蒲甘王朝”后期统治者只顾自己利益,贪图享受,盲目崇拜佛教,以致于修建寺庙而劳民伤财,损伤了国家的经济基础,造成了严重的阶级矛盾。失去民心和金钱支撑的“蒲甘王朝”自然难以为继。

从外部环境上看,周边国家在不断强盛、崛起,这加速了“蒲甘王朝”走上灭亡的进程。强国征服弱国,扩大自身的版图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

“蒲甘王朝”当初也是在征服中建立起来的,君主守业时抵挡不了外部“豺狼虎豹”的进攻,自然会丢了家业,让国不复存在了。

“蒲甘王朝”灭亡的根本在于,历代君主“不着调”,自己种下了灭亡的种子还浑然不知,任性使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历史演进的进程,告诉我们,励精图治、爱民如子的“明君”能让国家富强、繁荣,浑浑噩噩、作威作福的“昏君”只能是个“败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