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会不会被灭掉,跟有多少名将并没有多少直接的关系,更何况与廉颇和李牧这样的战国名将齐名的秦国正好也有两个,那就是白起和王翦。而赵国真正被灭掉的原因是因为拼到最后,赵国的国力已经明显跟不上了。

因胡服骑射而强大起来的赵国

赵国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部分,因为韩、赵、魏三家分晋而建国,西侧是强秦,北边东胡、匈奴等少数民族,东边也与燕国、齐国接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去这些异族与列国外,赵国中间还有一个中山国,几乎将赵国拦腰截断,在这些威胁共同夹击之下,赵国的处境可谓是举步维艰。

赵武灵王继位后,开始筹谋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来保卫赵国的核心利益。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赵武灵王发现少数民族的窄袖短装比汉族的宽大服饰更适合骑马,但是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下,赵武灵王改穿胡服的决定不啻于一个晴天霹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在赵武灵王的坚持下,他说服了国内所有的守旧势力,他的改革得以在全国内推行。改穿胡服的赵国终于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军队,这也是赵国日后敢跟强秦掰手腕的底气所在。

说完好处再说点缺点,赵国的的改革是自上而下发起的,并且是重视军事发展而轻视内政和农业,故而赵国空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但是其国力并没有多少增长。

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国力大增

秦国原本只是西边的一个弹丸之地,因为保护周平王东迁才有了诸侯的地位,但即便如此,几个老资格的大国还是瞧不起秦国。

进入战国时期后,首先强大起来的魏国依靠魏武卒暴揍秦国,秦国上下痛不欲生。摆在秦国面前只剩两条路,坚持老本等死;来一次彻底的改革,或许会获得新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在秦国急需人才之际,商鞅来到秦国,得到了秦王的重用,并且开启了变法的序幕。商鞅变法,秦国确立了以法治国,以军功授爵的制度,秦人的激情被彻底激发,大秦军阵也将让六国战栗。

商鞅变法是一次彻底的改革,秦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军队的战斗力更是彻底的飞跃,秦国的国力成为了战国最强。

赵国的战争潜力明显弱于秦国

以长平之战为例,秦国将赵国大军围在长平,历时四十多天。

但是,赵国已经到了要崩溃的边缘。赵国比竟是以军事改革达到强国目的的,其农业领域变革不多,其农业基础很是薄弱,向齐国请求粮食支援还被拒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秦国却还有可以支撑的实力,秦国的弱点仅仅是补给线比较长而已。秦国坐拥巴蜀之地,物产丰富,即便是陷入战争的泥潭,也只是损耗的多一些而已。

因此秦国实施反间计,赵国换下了廉颇,改成了赵括,也奠定了赵国的败局。

廉颇和李牧都没有落得好下场

赵国有战国四大名将中的廉颇和李牧,但是秦国也有另外两大名将白起和王翦,所以在武将配置上,秦国和赵国并没有差多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赵国的国君对这两位名将并没有足够的信任,因为两次离间计,廉颇含怨出走,最后老死在楚国,至死没能回到故国。

而李牧的结局更惨,廉颇好歹能够善终,李牧因为被人诬告被赵王下令解除军权,但李牧为了社稷考虑,拒不交权,但是在没有防备之下,被赵王及郭开残杀。值得一提的是,廉颇的出走和李牧的冤死都与郭开有关。

秦王虽也处死白起,但白起的死与其自负脱不开关系,更何况秦王对属下很是信任。秦将王翦虽然自污以免引起秦王怀疑,但是秦王也是真的对其信任有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国在战国后期是唯一能够与秦国一战的国家,但是仅仅是能够,秦国已经有了吞并天下的大势。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天下一统的大势非人力所阻,更不用说是两个在国内政治斗争中失败的武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