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一个国家要想强盛,最离不开的就是科技,创造这些科技的人才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财富。

近日,一场特殊的科学家座谈会在北京召开,7位科学家代表作了发言,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将为国家编制“十四五”规划提供参考。

出席座谈会的姚期智和施一公引起了小编的关注。

姚期智,计算机学家,2000年图灵奖获得者,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教授。

2016年他放弃美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姚期智的研究方向包括计算理论及其在密码学和量子计算中的应用。清华有“清华学堂计算机科学实验班”、“清华人工智能班”,都是姚期智领军,被称为“姚班”和“智班”。这两个班级里面,集中了很多奥赛金牌得主和各省状元,有一种说法是“全国半数人才在清华,清华半数人才在姚班和智班”。

姚期智在座谈会的建议之一就是“打造一条完整的人才培养链,培育中国的人才造血能力”。

施一公,本科毕业于清华,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西湖大学校长、2017年获第二届“未来科学大奖”之“生命科学奖”,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

施一公选择癌症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他是中国生命科学方面的代表人物,而且他也放弃了美国国籍。

施一公的重点汇报内容是“汇报了西湖大学的建设进展,期待那里成为尖端科技孵化器和顶尖人才培养基地”。

和姚期智一样,他也着重强调了人才。

面向国家的重大需求,他们放弃了美国国籍,选择回国效力,为祖国的教育和科研冲锋陷阵。

正是因为有了无数像姚期智和施一公这样的深爱祖国的科学巨擘,泱泱中华才会日新月异、屡创辉煌。

让我们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这样的忠义之士,方为我中华真正的钢铁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