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中国,很多顶级的人才都是借助海外学府的教育力量成就的,时至今日,在很多学术领域,我国的人才培养依旧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国外学府,所以,去海外留学就成为了学术界的一种风尚,而且,除了那些靠实力得到国家支持的留学生以外,普通的学生想要出国留学更需要雄厚的资金。

难道,中国自古就是如此依赖外界的教育力量吗?历史如此悠久的泱泱大国,曾经灿烂的文化不都是勤恳的国民共同创造的吗?其实,曾经的古老中国,去海外留学的学者寥寥无几,而渴望来到中国学习更先进知识的异域学者大有人在。

这一点是身为中国人的骄傲,同样也是如今中国教育界的终极目标,要知道,尤其在我国的盛唐时代,留学教育就已经发展、兴盛到了空前鼎盛的状态,了解过这一史实的人们更是会发现,大唐对于海外留学生的礼遇更是如今的人们难以想象的优越。

所以,很多人也有着这样的笑谈,如若可以来一场时空穿越,“留学去大唐”也是世界学术的风尚,而曾经的唐代留学生同样成为让现代留学生羡慕的存在。

唐朝疆域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真实不虚的盛唐实力催生留学生教育繁荣发展

俗话说招花引蝶, 梧桐栖凤,这样的道理适用于很多方面,而曾经的盛唐之所以可以迎来如此多的异域求学者,同样是因为盛唐真正具有培养当时世界卓越人才的实力,这一点恰恰是一个国家强大真实不虚最有力的证明。

大唐从建立之初到安史之乱,国家政局虽遭受了一些波折,可整个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等发展的确给古老中国文明创造了全新的高度,当贞观之治以及开元盛世这样的理想社会状态来袭,盛唐也的确成为了当时世界最强大的国家。

强大之下,唐代君王被邻国尊称为“天可汗”也就真的是被臣服的象征。要知道,即便是临近中国的日本,国力与当时的盛唐相比同样是惊人的悬殊:刚刚完成由母系社会向奴隶制的超越,生产力落后且统治阶层内部权斗无休无止。除此之外,连临近的朝鲜半岛上,高句丽、新罗、百济也是纷争不断,丝毫无暇于发展。

可此时的盛唐,全国都在积极投身于社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越发展、越强悍、越和平,这一切都让异域国度的人们对盛唐产生了深深的向往与渴望。

唐太宗与长孙皇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自古中国文明就是极为宽厚的,智慧的中国人从来不会吝啬于分享宝贵的文化传承,相反,“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之下,盛唐的开放政策更是空前的,唐太宗就曾展示过大国君王气度:“自古帝王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再加上盛唐的李氏王朝本来就具有开放的胡人血统,对本国民众的社会氛围开明,对于异域国度的来客,唐人们同样给予了最大的欢迎,可想而知,在异域人士看来如宝藏般的盛唐加上主人的热 情开放,万国来朝一定是必然的。

而要说最重要的一点支持更多的异域学者愿意到盛唐留学,也是因为最有实力做足“面子工程”的大唐依靠强大国力斩断了无数异域学子前来留学的后顾之忧。

和如今的很多留学生一样,他们在启程之前都是本国的佼佼者,通常选择去往盛唐求学也会得到本国的赏赐与资助,不过,漫长的留学生活中,如若没有来自盛唐的支持,这些赏赐与资助也是无法支持异域学者日常开销的。

所以,除了少数自费生之外,盛唐的确给予这些异域留学生很可观的物质资助,要知道,如若没有当年大唐统一后经济的迅速恢复以作国力支撑,盛唐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做到连异域求学者都如此慷慨。

唐代留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独领风骚的盛唐教育对于海外学子的深深吸引

二、独领风骚的盛唐教育对于海外学子的深深吸引

当然,如若以现代人的思想来看待盛唐的留学生教育也是不切合实际的,毕竟,在曾经各个国度都还十分讲究身份地位的时代,能够有幸成为留学生的学者一定是各国政界的宠儿,而他们背负的留学使命也就与整个国家息息相关。

在很多来到盛唐留学的异域学子中,身为质子身份的大有人在,众所周知,质子本是各国之间互派王孙公子以求得彼此信任的一种特殊政治手段,可来到盛唐时期,质子的这一作用在求取大国智慧面前就显得弱化了很多,而且,各国派遣质子来到盛唐并进行求学的行为居然从不情愿转变为极为主动的行为。

要知道,即便当时临近中国的日本和新罗不断历经着战乱、权斗纷争,两个政权每年向盛唐派遣的留学生依旧是最多的,甚至,当年主管留学生的国子监内还因新罗学生众多而设有新罗马道,可想而知,以新罗和日本为代表的异域国度对于盛唐的治国智慧有着多么强烈的求知欲。

唐代留学生路线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国子监是盛唐最高学府,下设六馆对于治理国家以及律令实施、书法、数学知识都有着专门的系统传授,留学生还可以通过参与宿卫来对国子监所学进行实践,由此,在国子监学有所得的留学生日后都会成为卓越的国家管理者。

除了与政治有关的留学生以外,来到盛唐以求法巡礼为目标的佛教徒也被视为盛唐留学生群体的一个分支,他们被称为留学僧、学问僧。其实,各个国家在佛法上的渴求同样是有助于本国国民意识发展的,而盛唐时期,佛法的发展高度同样是空前绝后的,而这些佛法留学生则会进入到盛唐各个寺庙中进行深造,有的也会周游各地寻找更高深的佛法典籍。

可想而知,在国家治理与信仰传承这两大最重要的方面,盛唐对于邻国学子的吸引程度不言而喻,如此独领风骚当然会迎来各国的热切追捧。

唐代高僧鉴真雕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完备的留学生管理制度保证了盛唐持续的人才济济

三、完备的留学生管理制度保证了盛唐持续的人才济济

或许在一些后人看来,盛唐对于留学生的态度有些太过慷慨,一味地输出同样是愚蠢的,殊不知,就是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强输出才会迎来更宽广的输入,一来一回之间,盛唐完美地隐性同化着周边列国,而在众位留学生带来的不同特色文化中,智慧的唐人更是会在其中受益良多。

除此之外,这些盛唐的异域留学生也实实在在地充实了盛唐的人才库,完善的留学生管理制度下,很多留学生在盛唐找到了存在感,他们的毕生所学也贡献给了这一伟大的国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在留学生的日常管理上,鸿胪寺会给予留学生们最大的生活保障,国子监则主要负责留学生的学业,最贴心的是,为了保证学子们都能熟练掌握汉语经籍,尤其对于初期无法跟上进度的留学生,国子监会派教师来到鸿胪寺继续为他们“开小灶”。

学习生活上被给予了无限的礼遇,学成之后,对于那些真正想要留在盛唐的留学生们,他们真的可以加入中国国籍并参加科举以及入朝为官,宾贡进士就是在盛唐科举中单独为留学生设立的。源于这一厚待,单是新罗留学生因此在盛唐出人头地的就有90余人,这些留学生都为盛唐的发展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

可想而知,学成来去自由,无论归国还是留下都会受到礼遇,如此完备的留学生管理制度怎么能不让各国人才无比渴望呢,如此,盛唐才实现了持续的人才济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结语

盛唐之下的精彩留学生文化让我们感受到了教育发展对于一个国家兴盛的尤为重要,这也是当今中国教育孜孜以求的前进方向,真的很想回到盛唐之下的留学氛围,中国的学子不再需要走出国门却能享受世界顶级教育。所以,这就是让现代留学生都羡慕不已的盛唐留学生涯,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注定是一场经典的风尚!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文献:

· 赵荣《唐代留学生教育的特点》

· 郭丽《唐代留学生教育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