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在未上映前已有资源外泄,而影片上映不到5天票房依旧未过亿,多数人都在吐槽《花木兰》里的逻辑性、妆感、人物形象以及四字“忠、勇、真、孝”,如今评分还维持在4.7左右,那究竟《花木兰》一部描述中华的故事为何在自家土地上却被喷得最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花木兰》这个IP最早是我们语文课本里所学的《木兰辞》一诗,而《木兰辞》一诗所传递出来的则是一个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可以是平民百姓家的贴心女儿也能是在战场杀敌的巾帼英雄也可以是不慕高官厚禄的纯朴女子,也因此花木兰这个人物也给我们带有一丝浪漫传奇色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1998年由美国迪斯尼公司把这个故事运用到动画版里的《花木兰》中,所营造的木兰则成为一位找回自我,突破一直以来的束缚,木兰自己最终实现自我意义价值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2020年真人版的《花木兰》中所塑造的木兰则为一位被“忠、勇、真、孝”四字所引导的女性,那种活出真正的自己,如何在经历中一步步的明白自我该如何处理迷茫与军中品质两者之间的挣扎过程都没有很细致的在影片中传递出来,自然给人一种大框架下的强塞硬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比1998年的动画版《花木兰》与2020版的真人版其实不难发现,前者追求的是“反映自我,追求我是谁”而后者则偏向于“如何去学习这个品质,怎么样去完成任务”的即视感。

为何迪斯尼公司会选中“花木兰”作为公主系列的一位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是因为木兰这个角色本来自带的就是反抗精神,她的替父从军隐瞒军队都能看出她那不畏世俗眼光的大眼界,加之在从军训练途中那种咬牙坚持不断磨练自身品质以及精神的那种力量也更符合21世纪新女性的标志。

木兰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在故事的大背景下所带给我们的一种激励。

真人版的《花木兰》评分低其实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对木兰这位人物的定位,而在木兰系的主题曲里也能窥出一二。

1998年的《花木兰》主题曲为《Reflection》,其歌词主旨指名的是——反映自己是谁?我如何能做回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种找寻我是谁?不想再受到约束等等困囿都是我们如今所想要追求的。

反抗的精神其实也可以说是为了明白我们该如何走如何发现自己的一种支撑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反观真人版的电影,很多人都在说这部影片很好的传递出来“忠、勇、真、孝”这四个词的教育理念却忽略掉木兰自身是怎么在这个大框架里发现自己想要什么?追求什么?而她的前行的道路都是为了花家的荣耀而非为了她自己是该如何想如何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主题曲《Loyal Brave True 》里的歌词也明显的反映了这部电影就是为了这四个字所存在,而不是我们之前当初看预告片里那种木兰活出新自己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花木兰》的低评分是我们对于主旨的不解也有对于木兰这一品质的疑惑,也是对于木兰该怎么样让我们感受到那种坚持自我在逆境中展露自己的坚强品质与如何由自己的感悟去爱国爱家,而不是只活在一个外界给予的精神品德中去努力打造一个品德至上的“花军”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犹还记得当花木兰被女巫刺中胸前后影片中的一句旁白:花军已死但木兰还活着。

当花木兰卸掉身上的马甲卸掉男子的发饰后上马前行的感觉才是让人最热泪盈眶的,因为她终于知道她是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在最后还是兜兜转转成为了那位忠勇真孝俱全的“花军”。

新版的《花木兰》呈现的是花军而非花木兰,或许这部电影对于孩子来说是一部正能量的电影,但究其根本我更愿意她们在看到不俗的精神品德下找到他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是谁,你又该成为谁?

#《花木兰》口碑为何扑街#

文:爱吃巧克力的朵拉

写文不易,切勿抄袭,一旦发现绝对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