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一个毕业于中科院的研究生“不务正业”四处捡垃圾吗?那你想象一个在世界五百强微软公司任职的高级工程师放弃百万年薪只为捡垃圾、收垃圾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霸、高管、IT精英,这些在旁人看来无比炫酷的头衔,汪剑超都曾拥有过,但他最终却抛弃了那些头衔,走上了一条不被众人看好的路——“捡垃圾搞回收”。那么,汪剑超到底经历了什么,又是什么导致他作出如此大的转变呢?这就要从汪剑超进入微软公司开始说起了。

2010年,在微软中国分部任高级工程师的汪剑超因表现优异,被公派至美国总部学习,然而,就是这次在微软总部的经历让他下定决心,改变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命运”。

那天中午,汪剑超到微软总部食堂吃午餐,在倒餐盘时却遇到了尴尬,面对眼前颜色各异的垃圾桶,他端着盘子不知道从哪下手,所幸,在美国同事的帮助下,手把手地教会了他如何辨别不同种类的垃圾和垃圾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那次尴尬小事,令汪剑超感触良多,自那以后,汪剑超开始关注垃圾分类,“建造一个没有垃圾的垃圾场”这个想法在他的心中悄然发芽了。从美国总部回到北京后,汪剑超开始在网上搜集关于我国的“垃圾分类及处理”的信息,而这些从网上搜集来的信息,让他触目惊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北京市民每天产生的日常垃圾达1.84万吨左右,为了处理这些垃圾,北京几百个垃圾处理厂日夜工作但收效甚微,诺大的北京,在这场“垃圾风暴”中显得有些孤立无援。就在汪剑超为此忧心忡忡时,他的好友邀请他到成都共创事业,而创业的方向,正是“城市垃圾资源回收再利用”,两人一拍即合。

随后,汪剑超一纸辞呈结束了自己的“高级工程师”一职,带领着老婆孩子,南下成都,投身于垃圾分类的知识宣传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2011年开始,汪剑超就带领着“绿色地球”团队,向周边居民传播生活垃圾分类及处理的小知识,与以往倡导的垃圾分类不同,他的团队不只是将宣传停留在“发传单、拉横幅”,而是将宣传、回收、运营三个点统一起来,实行积分回馈制,一方面让垃圾分类的理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也可提高居民的参与度。

“面对环境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在骂,然后逃避,但我觉得这样解决不了问题,得做一点事情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在这种理念的坚持下,汪剑超和他的团队一直坚持着。2013年,汪剑超以环保青年代表的身份,受邀参加了联合国气候大会,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年轻一代的环保精神!

截止至2019年7月,绿色地球已覆盖成都市34万户家庭,总计回收垃圾1.12万吨,汪剑超也得了个“垃圾王子”的称呼。如今,汪剑超和他的团队仍在为了“建造一个没有垃圾的垃圾场”的梦想而不断努力着,可以说,放弃优渥待遇,为子孙后代换来更加绿色环境的他,人生获得了金钱难以衡量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