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所周知,我国985大学数量稀少,能考上的不是天才就是学霸,他们是各省学习能力最强的一部分人,代表着祖国的希望和未来。这些学生如果能够学到国外的先进技术,把国外的技术带回国内,那么我国的科研水平将会有很大的增长。

但现实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完成学业之后,都留在了国外生活,我国重点培养了他们十几年,给了他们最好的教育资源,他们最后却成为了流向外国的人才。

有关国籍的问题,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都不是个事,但是对于有些人来讲,就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比如说很多的文艺体育明星,有钱人、知名人士等等。他们中的许多人一直在国内工作和生活,但实际上他们早已不是中国人了。

有关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18年,各类出国留学人数累计达到了585.71万人,其中有153.39万人正在国外进行相关阶段的学习和研究,432.32万人已经完成了学业,有365.14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他们中有很多人都是拔尖人才,回国以后对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许多人也成为了领域或行业的领军人物。还有60多万人大约占学成人员的15%,学成后却因为种种原因不回国了。

有报道说,虽然我国学成归国的留学人数在逐渐增多,但是高精尖技术人才却在不断流失,毕业5年以上仍然在美国的博士生中中国就占了92%,滞留美国的人数是最多的。对此有人开始质疑,我国实行严厉的单一国籍政策,是不是很有限制?认为单一国籍政策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像英国、法国、加拿大等,二战后就已经相继承认了双重国籍,有的人拿印度举例,说印度虽然没有完全承认双重国籍,但印度政府实施“发放海外公民证”的方法,让印度的海外人才回流大大增加了,增强了印度的科研实力。

因此,对于留学人员,如果允许双重国籍,应该会有相当一部分人会保留中国国籍,日后也会回来报效祖国。

那么既然做出了留在国外的选择,还会因为保留中国籍就归国来做贡献吗?

对国家怀有强烈报效意愿的人,是绝不会犹豫不决瞻前顾后的,所以我国实行“双国籍”并非必选之策,它也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高精尖人才的流失问题,重要的是,要重燃他们心中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