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病患病率逐年上升,其中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根据美国心脏协会(AHA)的报告,人类从20岁到85岁的一生中,高血压的终生风险在69%至86%之间,而年龄越大,发生高血压的可能性就越大。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如果您寿命足够长,那么就注定会患上高血压呢?

事实上,年龄只是高血压众多危险因素之一,而高血压也不是衰老所必然会带来的事件。为了预防高血压的发生,我们实际上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除了无法改变的年龄和遗传,我们可以重点关注生活方式因素,避免长期陷入不健康的生活模式,同时避免因其它疾病而导致高血压发生。

在生活方式方面,目前认为导致高血压的主要因素包括膳食不均衡、吸烟、长期过量饮酒、缺乏运动、肥胖和睡眠不足。对于国人来说,尤其应该关注膳食中盐的控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盐不应超过5g,大概是2.5个啤酒瓶盖的量。如果已经患上高血压,则需要更为严格的钠摄入控制。

可以尝试培养以下的健康小习惯:

- 戒烟。

- 阅读加工食品的营养标签,因为它们可能含有大量的钠、糖。

- 限制饮酒量。男性每天喝酒不超过两杯,女性每天喝酒不超过一杯。

- 每周进行90到150分钟的有氧运动。

- 监控体重。

- 努力睡个好觉。睡眠不足会使血压升高。

-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习惯其实会为我们的健康状况带来极大的改变。对于慢性病来说,一旦发生则难以(几乎无法)治愈。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在慢性病发生前约束自己,预防其发生。

其实,对于高血压来说,预防或者是患病后管理的成功关键都在于个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包括对自己血压监测、评估的能力;服用药物依从性的提高;会选择健康合理的食物;能适当运动;戒烟限酒;自己能进行压力管理等等。

回到这篇文章的问题本身,年龄终究不是高血压的充分条件,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预防、延缓高血压的发生。

- 本文完 -
* 编译文章版权归 UNU 所有,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

* 本文内容包含健康医疗建议,仅供生活参考,针对具体病情,请规范寻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