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全民所有制”这个称呼很多年轻朋友都不是太清楚或者直接就没听说过吧,这个在几十年前是非常吃香的,是大央企、大国企以及编制内的职工才有的,相比城镇集体单位职工,待遇好,各类福利高。就算在今日他们已经是退休职工,退休待遇也要好一些的。

在当时各地发展不均衡的,因为工业基础不同、建国后国家对各地投资轻重不一等原因,各地的国家企业分布明显不同。所以从当时的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人数就能看出当时各地的国有企业大致数量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各省职工总数和各产业人数

各省职工总数和各产业人数

先看下各省职工总量,辽宁、四川和广东占据1981年全国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人数前三。这里广东还包括海南,从分单位看,农林方面职工较多,可能和海南农垦职工有关,黑龙江、新疆也是这块职工较多,都是100万人左右。如果去掉这块人数,广东的国企职工数量应该和江苏差不多。

工业企业职工总数排前面的有辽宁、四川和黑龙江、上海和江苏省。

除了西北、西南偏远省,主要省份相对国企职工较少的是江西、浙江和福建,后两者在当时国家布局少是可以理解的,在海防前沿,国家不会更多工业布局的。这也是导致改革开放开始后两省因为底子薄,迅速转身,私企民企如雨后春笋崛起的原因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各省每百人拥有全民职工人数

各省每百人拥有全民职工人数

通过这个数据可探知当时国企布局的各省密度情况,当时的三大直辖市的密度惊人,近3分之一的人口是国家单位职工,当时老龄化程度不高也有一定关系吧。

从数据看北方地区是当时国企密度最高的,当然这个和北方是能源产地也有关。全国平均是9.41人,高于全国平均值的无一南方省份(除了上海)。湖北省在下半段中是人数最多的,每百人中有89.89个全民单位职工,当时国家在湖北省布局的国有企业确实是非常多的。这个也是后来国企发展乏力,大下岗时期武汉出现一段时间经济停滞的原因之一。

分布较弱的是安徽、贵州、河南、山东和浙江、四川,每百人中有全民职工的还不到6人。虽然四川总量多,但四川幅员大、人口多,平均下来密度就较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