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因读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行人在初秋来到洞庭湖边的岳阳市去看一看岳阳楼。岳阳楼公园旁边的路上全是高大的法国梧桐,给岳阳楼增添了许多岁月沧桑感,若在深秋金黄的梧桐叶子一定会美的不像话。购票进入岳阳楼公园,终于来到真正的岳阳楼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下往上看,岳阳楼很气派。三大名楼中,虽然它的总体高度不及黄鹤楼滕王阁,但那“哥俩”里面很荒唐地装上了电梯,走进去还以为到了哪个星级宾馆的大堂。只有岳阳楼还基本保持着原貌。虽然岳阳楼也是近代重建的,但至少是仿古的建筑,没有傻帽的电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岳阳楼建在旧城墙上,楼高三层,红墙金瓦,翘角飞檐,非常灵动。穹顶如同古代武士的盔甲,城墙门上“岳阳楼”三个大字,字迹斑驳,遒劲沧桑。拱形的城墙门两边有一对小小的石狮子,形体太小,远看还以为是两只狗,远没有现在一些机关、企业门口的石狮子气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岳阳楼的建造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国时代。当时东吴都督鲁肃在洞庭湖操练水军时便建了这个楼,后来屡毁屡建。因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一篇《岳阳楼记》而广为人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楼正厅有12块屏风刻着整篇的《岳阳楼记》,这样的好文章随时都应该背得出来!岳阳楼虽然开建历史很早,但真正让它名声鹊起的就是范仲淹。当年,应好友滕子京诚邀,范仲淹写就了一篇《岳阳楼记》纪念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岳阳楼重建时,范仲淹没有到过岳阳楼,仅仅根据别人的描述和想象,写就了《岳阳楼记》这篇千古文章。没有这篇文章,岳阳楼就没有了灵魂。《岳阳楼记》成了岳阳楼的镇楼之宝,很多人到了这里都会情不自禁地像学生一样读一读这篇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成了文人雅士托物寄兴的最佳之所。走在城门洞内,穿越感十分强烈。越过城门便是烟波浩渺的洞庭湖,但树木挡住了视线,没有欣赏到壮观的风景。于是继续登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登楼要先沿着台阶上城墙,前人在城墙上栽了好多树木,现在正好给后人乘凉。到了楼上,透过树木遥望城墙外的洞庭湖,湖上各种船舶穿梭不停,一派繁忙景象。当年号称八百里洞庭湖,现在据说缩减到了三百里,难怪蓄洪能力差了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城墙上看岳阳楼,不像城墙下看那样有气势,毕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岳阳楼门前廊柱上有一幅让眼睛一亮的楹联“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意境甚是高远,含义正好与范仲淹的那个名篇呼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二楼大厅也有12块屏风《岳阳楼记》!这12块木板全是贵重的紫檀木,系清代乾隆年间的书法家张照写的字,黑底白字,字字精神,气势如虹。“洞庭天下湖,岳阳天下楼”,岳阳楼名扬天下,就是因为这篇文章,文章境界高远,就是因为这两句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步走上三楼,可以看到屋顶上层层叠叠的斗拱结构,就是这些斗拱支撑起了从外面看到的那个盔甲屋顶,这不得不令人感叹古代建筑艺术的博大精深。大厅挂着毛泽东书写的陆游《游岳阳楼》诗,字迹龙飞凤舞,个性鲜明,一眼就识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站在三楼的窗口,凉风习习,洞庭湖的景色山青水翠,一览无余,水面开阔平展,远处的君山岛,只能看到灰褐色的一个轮廓,此时才能体会到刘禹锡的“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的意境。大家有什么疑问可以随时交流。喜欢流浪远方的文章请关注、点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