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稷故里庆丰收,板枣之乡迎小康。为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9月21日晚,我国首部反映后稷教民稼穑于稷山的大型音乐民俗鼓舞剧《稼穑风》,在华夏农耕后稷故里山西稷山县稷峰广场首次演出获得成功,充分展现了后稷农耕文化的时代魅力,在促进乡村振兴、繁荣乡村文化、实现乡村价值上发挥文化的力量。参加中国农民丰收节稷山庆丰收活动暨第十届板枣文化节的国家、省市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和当地干部群众5千余人和数十万观众,通过现场或融媒体直播,欣赏品尝了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大餐。据了解,该剧将连演三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设在运城,稷山县作为分会场,稷山县委、县政府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精心谋划,周密安排,广泛发动,下沉基层,围绕“庆丰收、迎小康”这一主题,组织宣传、文旅等单位精心创作,编排反映中华农祖后稷教民稼穑、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民俗鼓舞剧。该剧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深厚文化底蕴、丰富文化内涵、广泛群众基础,突出后稷故里本土味道,原汁原味地展现稷山作为华夏农耕始祖后稷故里、全国板枣之乡在金秋时节的丰收场景以及枣乡儿女的喜悦之情,以崭新的风貌、优美的环境喜迎八方宾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里秋霞板枣红后稷大地喜洋洋又是一年丰收景争分夺秒秋收忙。稷山县委、县政府精心打造、县委宣传部、县文旅局认真组织、县文化馆和安福艺术团创作编排的大型音乐民俗鼓舞剧《稼穑风》,以稷山发端的古代农耕文化为题材,用民俗音乐鼓舞剧的表现形式,展现中华农耕文明的变迁发展和人类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鼓、乐、歌、舞、剧多种艺术形式交融混搭,极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全剧融入鼓乐、舞蹈、秧歌、唢呐等艺术形式,加入了极具本地特色的高跷走兽、高台花鼓、扎马角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古老的传统民间表演唱《稷山老调》贯穿始终。

《稼穑风》由“封稷”、“教稼”、“耕耘”、“祈雨”、“丰收”、“祭祀”六幕组成,使用了十多种鼓乐打击技艺,全方位、立体式再现了古老的祭天祈雨、教民稼穑、喜庆丰收等场景,讲述了后稷教民稼穑、开启中国农耕文明的故事,展现出悠久灿烂的稷王农耕文明、丰富多样的丰收美景和勤劳淳朴的后稷民风。

披甲挂旗、精心装扮的高跷走兽队伍气势威武雄壮;一群活泼的鼓娃搭起高台,敲起了“花鼓”,层层高台,高奇险绝。该剧表现手法新颖,情节引人入胜,精湛的鼓乐打击技艺、多样的舞蹈设计,让人眼前一亮,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激励着勤劳智慧的后稷儿女初心不改砥砺奋进,努力做现代农耕文明的引领者,在创新中书写农耕文明高质量转型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