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夜读《古文观止》中的宋文部分,其中有一篇苏轼的《超然台记》,这篇散文可以与苏轼所作的一首词结合起来读,这首词词牌是《望江南》,全词内容如下: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苏轼由杭州调到密州,杭州的湖光山色不再,这里没有华美漂亮的宅院,没有可雄伟壮丽的景观。这里是到处桑麻丛生,荒废的田野,破败的房屋,但是这些并没有使苏轼灰心丧气,苏轼来此整修花园和菜圃,种植树木花草,他将一处高台略加修葺,时常登高望远,在繁忙的公务后在此放松身心。
齐鲁之地,杰人辈出,苏轼在超然台上,吊古伤今,他想到了姜太公姜尚,想到了成就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小白。他们的英雄业绩至今尚存。
作为苏轼,当然希望能够在其任上建功立业,为国家和朝廷作出一番作为和事业,那么无论多么困难的境地,无论多么贫瘠的地方,都不能消弱苏轼的乐观豁达的性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君子之志,在于安贫乐道,苏轼在《超然台记》中写道,人们局限在事物之中,而不能自由驰骋在事物之外,如果受到外物的蒙蔽,忧虑也就产生了,自然也就没有快乐而言,人的欲望是无穷的,世间的物质不可能永远满足内心的欲望,因此不满足地去攫取是不可能获得幸福的,而对物质的无限制的追求,还有可能导致灾难和祸患。
现实不能超脱,但是心境可以调整,苏轼不仅作到了,而且还做得很好,无论风月之夕,还是雨雪之朝,采摘自己园中的蔬菜,喝一杯自酿的米酒,煮糙米,吃佳肴,岂不是人间最快乐的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轼认为如不能超然物外,则乐少悲多,如能超然物外,即使在困苦的环境中,也有可乐的东西,这就是超然物外,人就可随遇而安。
难怪苏轼为高台取名为“超然台”,超然物外,何其超然也。苏轼的弟弟苏辙也曾写过一篇有名的散文叫《黄州快哉亭记》,同样也是写出了苏轼与他身处逆境时旷达乐观的精神,苏轼的另一首词,大家也可以赏读一下,也有助于理解这篇《超然台记》。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读书是一种境地,春天里观风景也是一种境地,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现实的生活,如此安能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