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75年1月12日,慈禧深爱的亲生儿子同治帝驾崩,年仅19岁。关于同治帝的死因如今成了一桩公案,学界至今莫衷一是,主要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认为同治帝死于天花,另一种说法认为同治帝死于梅毒。这两种说法都可谓是言之凿凿,但细究起来似乎都有毛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9年,后来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长徐艺圃就深入地考据了《万岁爷进药用药底簿》,简称《脉案》,这份史料详细记载了同治皇帝从同治十三年农历十月三十日,到农历十二月初五的用药和病情演化情况,是关于同治皇帝的第一手官方资料。

天花和梅毒两者发病情况虽然相似,但在专家的眼中还是能够区分的。徐艺圃也专门找到了北京医院医务处的一些医生,一致得到的结论是“清同治皇帝系患天花病故”。基于这样严谨的研究成果,持有同治帝死于梅毒的学者不禁语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同治皇帝患有梅毒一说,也并非是无中生有。这种说法来源于《翁同龢日记》,日记中称同治帝“患淫创”而亡,改成了天花是为了略挽声名。尽管这样的言论早已经在北京城闹得满城风雨,可单就这次推断来说,这其实是翁同龢的主观臆断。在他的日记中翁同龢还写下了6次面圣的经过,每一次面圣的记载中都在证实同治皇帝的天花病情在不断加重,只是他并不能区分罢了。

后来慈安太后的女儿荣安固伦公主不久后因天花而死,亦可以作为一个佐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清朝皇帝患有天花的说法,其实很难令人相信。

早在康熙年间,人痘接种的方法就已经得到了推广,并且由康熙皇帝引入了宫廷。后来英国传教士医生德贞也进呈了牛痘疫苗,贵为皇帝的载淳竟然没有经过这项安全措施,不得不令人怀疑。但也有可能是接种过疫苗后并非终身免疫。

其次,“天花”作为传染性极强的病症,为何载淳屡屡会见臣子不见感染,反而感染了一个不甚相关的荣安固伦公主呢?这实在是太奇怪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艺圃此文撰写后大约10年,李镇在文史哲期刊中发表一篇文章,他是当时给同治看病的主治御医李德立的后人。李镇说50年前他的祖父还在世,他亲自面告了曾祖给同治看病的亲身经历,并说同治确实死于梅毒。他说:“同治梅毒溃烂后,流脓不止,奇臭难闻,曾祖父每日必须亲自为他清洗敷药,一个多月来受到强烈恶臭刺激,从此失去了嗅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8年,李镇曾经将这段当事人后人的“口供”见诸北京《文言报》,引起不小的风波。李镇说他的祖父面告,曾祖父李德立一入养心殿,就知道这是梅毒,后来他也经过和其他专家会诊讨论,得出的结论依然如初,这条史料显然是来自于祖传秘闻了,不过这批专家为什么和上面那批专家讨论结果不同,我这些非专业人士也不晓得为何。

那为什么用药档案中会当做天花来治呢?那是李立德在装糊涂,反正梅毒和天花都是难治之症,如果自己说是梅毒,那是给皇室蒙羞,肯定会惹大麻烦。

至于用药,由于慈禧本来也就反对用药过重,他就用一些聊胜有无滋阴化毒的补剂。可以看出李德立给的诊断,都离不开“肾”、“阴”、“毒”等字眼,再加上有“遗精尿血”的症状,正好佐证了同治所患并非天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德立耍这样的小心眼,确实也给他挽回了一条性命,毕竟如果慈禧真的降懿旨杀人灭口,无疑是坐实了民间的传闻。

李镇提供的说法,无疑指出《脉案》经过李德立等人的篡改,作为史料并不牢靠。如果作案人也是专业的医生,能蒙混过百年后的专业人士也是可以理解的。可当事人后人的口述是否为历史真实,同样值得深深的怀疑。但如果史料不足以信任,那逻辑上的推断似乎也能论证。鉴于后来光绪皇帝的脉案同样经过了大量的篡改,笔者其实更相信御医李德立后人的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种观点是这样推断的:由于咸丰帝的早逝,作为单亲妈妈的慈禧对同治帝太过溺爱,同治帝在宫中也认识上了一些不三不四的小太监。他不仅沉溺男宠,而且经常微服出宫至南城。由于害怕和群臣碰见,就上一些暗娼野店,在此期间染上了梅毒,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期后发病,由此一命呜呼。

慈禧太后的纵容,再加上当时盛行的传闻两相结合, 同治患有梅毒的结论很容易就被推倒出来,近现代史专家、社科院马勇就是持有这样的观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稍做一个总结,就可以发现同治死于天花一说来自于正史,而死于梅毒一说来自于野史。其中故事如何辨别,我想观众自有判断。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同治帝的早死给当时的清朝带来了相当多的不确定性,其中最大的变数便是慈禧太后开始真正的独断朝纲,关于慈禧其人如何评价,我想大家心里也早就有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