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教育部门召开会议,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对外宣布说:

“体育课和语文、数学、外语课一样,体育课上教会了健康知识,教会了基本运动技能,教会了专项运动技能,不练习是掌握不了的。语文要不布置作业,将来体育课也必须布置作业,现在要把文化课的作业减下来,但体育课的作业必须加上去。这样才能确保我们的学生掌握运动的技能”。

难道体育课也要布置作业了?

相信家长看到这段话的感觉不会是语数外作业的减少,而是体育课作业的增加。学校老师看到的感觉,是这体育课的作业要怎么布置,如果纯粹是理论课作业的话,与生物、生理卫生课一起布置就行了,但如果是实践类的课程,难道需要每个家长进行录像吗?得,还是等等看吧。

教育部的初衷肯定是好的,想让学校提升对体育的重视,增加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方向却错误了。

大禹治水,重在疏导。目前学校体育是要给到大家一个环境,让学校敢于去玩体育。现在动辄发生一场体育教学意外,学校就要割一大块肉出去。每个学生都是一块宝,磕着碰着,都是大事故。有些家长的无理取闹,让学校烦不胜烦,又不敢做动作。针对医闹的新闻,我们现在看到的越来越少了,就在于加强了立法,让此类事件逐步降低。学校体育课上的纠纷,教育部应该做到的,就说积极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做到合情合理,出现意外以后有渠道顺畅地去解决此类问题。解决了这个心头大患,对于体育课的开展,运动竞赛的举行,会说一个巨大的促进。

另外一方面,学校运动场馆对学生开放的时间很少,对外开放几乎没有。在学校这个封闭的环境中,自己本身的体育课内容少之又少,又看不到身边高水平的人说怎样的。只能在电视上看别人运动。解决好校外入校的相关问题,让学生接受运动的洗礼,特别是城市的体育社团,相关的体育从业者,对于体育身体素质的开发、运动兴趣的培养,都善莫大焉。关于安全问题,跟第一个问题类似,解决好安全问题的纠纷,这个应该是教育部们要做的事情。

总之,解决好体育场馆里边的安全事故纠纷问题,解决好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比单纯的布置体育课作业方向要正确的多。毕竟,玩是人的天性,人都是喜欢玩的,只有解决了玩的过程中产生的后顾之忧,大家才能尽情的去玩,从而达到锻炼身体、愉悦身心、增强国民素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