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南海十三郎》中有这样一段话“真正的天才只有两个结局,一种是早死,一种是疯了,因为天才是永远也不会向世俗低头的。”虽然这段话是为了剧情需要,放到如今来说有些太过绝对了,但这段话在当时那个年代却让许多年少的人感到“叹息”,他们叹息的不是别人,而是17岁考入北大,20岁进入哈佛的北大天才冯奚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0年,冯奚乔出生于北京的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冯宙鹏是当时享有盛誉的设计师,母亲沈文筠是一家重点医院的主任,优渥的家庭条件给冯奚乔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和学习环境。尽管那是个特殊的时代,但父母依然尽可能的给冯奚乔创造宽松、舒适成长空间。

他们从不对儿子的爱好横加干涉,反而是大力支持,在他们看来,孩子不能死读书而要注重全面发展,因此他们很注重儿子冯奚乔在其他方面的长处,并让冯奚乔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去学习,学习目的不是为了让他有所成就,而是要丰富他的思维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7年,高考制度被恢复,当时,正在读高二的冯奚乔得知此消息后立刻就报名了,为了能如愿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他一头扎进图书馆,在书山题海中奋笔疾书,不让自己有丝毫的懈怠。功夫不负有心人,17岁的冯奚乔不负众望,成功考上了北京大学物理系。

在北大学习期间,冯奚乔逐渐发掘了自己在物理方面的天赋。1980年,在中美联合物理学研究生计划的考试中,冯奚乔以北大物理系第一、全国第四的成绩顺利通过测试,获得了哈佛大学的入学资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世界顶尖学府之一,哈佛大学中汇聚了世界各地的精英,而冯奚乔在这种遍地是“天才”的哈佛中,不仅没有黯然失色,反而遇强则强变得更加优秀,还因其出众的才华吸引了哈佛物理学教授的注意。在哈佛博硕连读期间,冯奚乔斩获哈佛大学最高荣誉“年度优秀研究生奖”!

这也让冯奚乔这三个字传遍了校内外,也让他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博士毕业后,早已名声在外的冯奚乔就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聘为教授,而在加州大学任教期间,他没有停下科研脚步,每年都会发表十余篇优质期刊论文,而这些论文也受到了美国物理界的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17岁考入北大,再到进入哈佛年少成名,他的人生可谓是一帆风顺,但就在大家觉得他将来会取得更大的成就时,1995年,中国物理天才冯奚乔于巴黎自杀的消息传出,震惊国内外,许多人都想不明白,年纪轻轻前途一片大好的冯奚乔,为何要轻易结束自己短暂而绚烂的生命。

比英雄末路、美人迟暮更让人痛心的,当属天才的英年早逝了。加州大学分校校长在得知冯奚乔自杀身亡的消息后,特意降半旗致哀。物理界知名学术周刊《Physics Today》也为冯奚乔刊登报告,称冯奚乔是“一个罕见的天才”,他的离开对于整个物理学界都是不可弥补的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冯奚乔被安置在洛杉矶的一所公墓中,不为别的,只因从那里正好可以眺望他的故乡,北京。“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冯奚乔的一生,虽然如同昙花一现般转瞬即逝,却又给世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而他的离去给人们留下的,只有无尽的叹息和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