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达国家治理空气污染,普遍都用了50年左右,而我们国家有技术后发优势,又有体制组织优势,肯定会更快地解决,但依然要有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再遇到雾霾天气或者PM2.5 超标的天气,为避免或减轻污染天气给人们生活和健康造成的伤害,我们应积极采取各种防护措施,主动应对污染。

目前,预防污染天气对人体危害的措施主要有减少户外运动、出门做好防护措施、关紧门窗、保持室内清洁等,减少污染对人体产生的伤害作用。

颗粒物一般在冬季,晚上的时候浓度高;臭氧一般夏季,白天的时候下午浓度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空气污染的时段,在早晨6点左右污染比较严重,其次是傍晚,最后就是中午。这是因为下午5点后太阳渐渐落山,地面辐射能力减弱,空气温度降低,逐渐形成一个逆温层,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稀释和消除。污染物在云层下越积越多,当然这个逆温层也越来越厚。没有光和作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也会有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第二天早上6点,此时二氧化碳浓度到最高点,空气污染也最严重。因此,不宜在清晨6点左右外出锻炼。此后,天逐渐亮了,地表温度开始提升,逆温层开始慢慢消失。到早上10点钟左右,逆温层完全消失,空气质量好!此时非常适合出来锻炼。到12点,由于太阳直射,温度越来越高,空气中的污染物会在阳光的作用下产生二次污染物,所以,中午12点污染有所加重。到下午3点左右,阳光不再猛烈,二次污染物也就减轻了。下午5点后,太阳落山,继而又出现逆温层。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有较大时差,上述时间仅供参考。

景区——百花山站作为远郊高海拔山区站,可作为环境背景点用于研究北京地区本底污染物浓度水平,以及城区与郊区的区域差异和污染传输情况。对于加强对北京山区环境质量的了解,丰富北京区域空气质量差异研究具有重要意义。2007—2017 年,百花山站 6 项常规污染物 SO2 、CO、NO2 、O3 、PM10 、PM2. 5 多年平均浓度分别为 9. 4、0. 5、7. 5、98. 3、46. 8、27. 4 μg/m 3 。其中,百花山站SO2 、CO、PM2. 5 浓度为国控站点浓度的 35. 5% ~35. 7%,可认为百花山站 SO2 、CO、PM2. 5 浓度接近环境本底浓度;NO2占比最低,为14. 0%,与国控站点差异最大;PM 10 为国控站点的 41. 5%;O 3 占比最高,为国控站点的 185. 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运动——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吸入体内大约9%的PM2. 5 沉积在肺部。人体运动时呼吸频率与肺通气会增强,更有利于PM2. 5 的吸入,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更大。且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强,PM2. 5在肺部沉积的量将增强,运动达到高强度时PM2. 5在气道中的沉积量会增强到安静状态的6~8倍。由此可见,大量的PM 2. 5不但会影响健身人群的锻炼效果,而且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

在对PM2. 5认知情况的460名调查对象中,61. 3%的人表示知晓PM2. 5,其中87. 9%的人认为PM2. 5对人体有危害,仅33. 7% 的人表示会根据PM 2. 5污染情况决定是否去晨练。空气污染较严重时,外出晨练采取防护措施的占29. 8%,防护措施主要为戴口罩、推迟外出锻炼时间、减少运动量等。在460名调查对象中,天坛公园 240份,陶然亭公园 220 份,调查对象以老年人群为主,年龄≥60岁的384 人(83. 5%);文化程度,中专或高中以上者占 54. 1%。晨练方式与时间,居前5位的晨练方式为快走 ( 43. 7%)、武 术/太 极 拳 ( 13. 0%)、散 步(12. 6%)、跳舞(11. 7%)和体操(8. 9%),有 40 人(占 8. 7%)晨练方式为两种及以上。每次晨练的平均时间为2小时,75. 8%的人每周去公园晨练的平均天数达6天。

有调查发现,商业健身房内各功能区可吸入颗粒物均值在开馆运动1小时后,其均值升高,且除按摩室、浴室外,其它功能区都超出国家规定标准。分析认为,造成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环境卫生打扫不彻底,地面原本滞留的灰尘较多,当密集人群锻炼时,地面灰尘扬起,加之室内通风系统不佳,最终导致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升高。因此,健身房内应经常保持环境清洁,每天闭馆后尽可能地清除地面、墙壁、及器材上的灰尘,并对区域内健身器材、地板进行消毒,提醒健身者对负重器材轻拿轻放,以免制造较多的灰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班——自驾车,车辆自身VOC污染,车外空气污染进入车内,道路空气污染。所以建议,新车开窗通风,旧车一般建议开内循环。车流量大的繁华路段,汽车尾气污染也会更严重,应尽量避开这些路段或者尽快穿过。在人行道靠建筑一侧行走时相比,靠人行道的机动车道一侧行走,接触到的污染物会增加1/10。同理,在人行道等待红绿灯的时候,也应尽量往后站,更不要逗留在路中央,因为汽车加速通过时会排出更多的尾气污染颗粒。

因此,要为孩子规划好上学路线。多项研究表明,空气污染对儿童的危害比成年人更大。主要原因是,孩子代谢率更快,呼吸也更快,并且孩子高度与尾气污染物的距离也相对更近。看到老人推着儿童车,跟着车辆行走,或者过马路慢行,停留,这时候伤害最大。孩子最好能够避开污染严重的道路,这可能需要花费更长时间,但是更有益孩子健康。研究表明,这样做可以使孩子接触污染物的机会降低30%

地铁——有测量显示,北京市地铁车厢内的PM 2.5 浓度总体上高于同一时间段室外PM 2.5 浓度。按照是否采暖季与不同线路进行分层分析后,结果保持不变,地铁车厢内PM 2.5 浓度均高于同时间段室外浓度,一般可能进地铁摘口罩,其实应该反过来,进地铁把口罩戴起来,还能减少流感的传染。

臭氧——在国外,还是非常强调主动避开臭氧污染危害。进入臭氧污染时期后,由官方发布预警,提醒享受日光浴或高温下劳作的人群,有意识地离开空旷地带,多在室内活动。体质敏感者、老人和小孩更应加强防护。

近年来,劳动防护条件改善了很多,午后作业的人越来越少,很多城市还建了带空调的休息室,环卫工人可进去小憩,以躲避臭氧污染。鉴于此,在加强臭氧治理的同时,建议各地重视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以最低的成本保护人体健康。

个人防护臭氧——口罩对PM2.5和PM10的防护效果与口罩的材质、面部贴合程度密切相关,佩戴口罩是人们最为常用的降低空气污染健康危害的个体防护措施之一,当发生臭氧污染时,公众通常选择用于防护雾霾特征性污染物——PM 2.5的口罩,但臭氧与PM 2.5理化性质差别较大,防雾霾口罩对臭氧的防护作用尚缺少研究。测试的10款口罩对高、中、低不同浓度(0.4、0.2、0.1 mg/m 3)的臭氧过滤效果,其中4种含有活性炭夹层的口罩均对臭氧具有良好的过滤效果,过滤效率范围97.0%~99.4%,而不含活性炭的口罩过滤效率范围为22.8%-38.2%,过滤效果较差。含有活性炭夹层的口罩对不同污染水平的臭氧均具有良好的防护效果;在通常使用频率下,一周内活性炭口罩仍可以维持对臭氧的高防护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空气污染在不同的季节和不同时段,所产生的污染程度是完全不同的,但是都对人的身体健康会带来一定的危险。做好个人防护,保护好个人健康,对自己负责!

如果想听更多有趣的环保类小故事,可关注我们(科溯环境),继续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