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最近上了一次微博热搜,竟然是因为菜品摆盘抄袭。

要知道,海底捞属于火锅,火锅的菜品也就那几十样,每家店卖的都差不多。海底捞抄袭,究竟是如何判定的呢?

海底捞抄袭风波

巴奴是一家重庆火锅,开在北京、上海、苏州和郑州等非川渝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前,有郑州网友发帖质疑海底捞的摆盘方式与巴奴火锅相似:两家火锅店的豆芽、绣球菌、毛肚、小油条等菜品的摆盘存在抄袭,并且海底捞的活体豆芽更是抄袭巴奴井水黄豆芽中的文案。

一时间,#海底捞被质疑外观抄袭巴奴#的微博话题引发广泛热议,一度登上微博热搜,话题阅读量达到了3.3亿。

对于发酵的话题,巴奴火锅回应称,品牌始终坚持原创,非常欢迎海底捞加入巴奴产品主义的阵营。但海底捞并为对此作出回应。

网友们的看法也大不相同,有的人认为巴奴这是在碰瓷,火锅摆盘撞车很正常,没必要上纲上线蹭海底捞热度;持反对意见的人就表示海底捞服务被无数人模仿,现在它模仿起巴奴的产品也是毫不手软。

其实,要判定餐饮界的抄袭,的确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

餐饮界抄袭难判定

基本上,现在餐饮界的抄袭分为三大类,一类是装修抄袭,比如郑恺的火锅店与成都吼堂老火锅的纠纷;一类是菜品抄袭,比如海底捞与巴奴火锅;一类是LOGO抄袭,比如鹿角巷被无数山寨给拖垮。

其中,最难以让人判定的就是菜品抄袭。

餐饮行业并没有什么标准,技术壁垒也不高。很多烹饪经验是餐饮人的共识,新口味和新产品的生产逻辑其实都差不多,这也是同业竞争、同质化竞争的必然结果。

就像喜茶和奈雪创始人曾经在朋友圈隔空“吵架”一样,由于双方的用料都太过相似,所以产生了“对方抄袭自己”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喜茶和奈雪几乎同时推出的椰子新品

但事实呢?喜茶和奈雪的产品都是用应季水果而做,每年的水果时间线又是一样的,自然难以避免产品相似的情况。就算是现在,喜茶和奈雪的水果茶产品还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虾滑摆盘也有很多品牌在用,谁抄谁呢?

巴奴指控海底捞的“摆盘抄袭”,更是难以站住脚,“抄袭”涉及的产品和外观,双方都没有申请相关专利。

而且,火锅行业发展这么多年,那些普通食材的摆盘也是大相径庭,如果真要去上纲上线找抄袭源头,那基本上就没完没了了。

如何远离“抄袭风波”

同质化早已成了餐饮行业的通病,基本上一家店把什么东西卖火了,那其他类似的店也便开起来了。光是在成都,品牌君就看到不少同质化严重的市井火锅。

面对这样的行业现状,餐饮品牌唯有加大精力投入到产品创新,打造技术壁垒,让其他品牌“无处可抄”,屹立品牌在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比如,海底捞的服务和营销方式,没有一个品牌能抄走,或者说是没有一个品牌能超越。当大家对海底捞服务表示有所倦怠时,他们又想出了在社交平台发布挑战的方式,不仅能吸引食客来店里就餐,还能帮助品牌在社交媒体上的二次传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比如,星巴克和Costa刚进入中国市场时,与喜茶和奈雪的情况类似。两家互不相让,在咖啡市场你争我斗。可后来,星巴克凭借营销、人才管理和产品创新,成功将Costa甩在身后。

餐饮界走出了许多流派以及特色品牌,互相学习借鉴在所难免、有时候,在其他品牌已有产品、服务的基础上再创新,都算是行业经营的一种常态。

要想在市场上分得一杯羹,餐饮品牌不仅要具备准确的发展眼光,更要保持耐心,脚踏实地做好创新这门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