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里有一个3岁以下的宝宝,父母不仅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还要有预见性,将可能发生的潜在危险都意识到,防患于未然,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宝宝会有哪些奇思妙想,会有哪些异想天开的行为。

近日,广东一个两岁的男童,将家里的洗衣凝珠当成了糖果,吃进了嘴里。家长发现后,想扣喉吐出,却让事情变得更糟糕,送到医院后,经过医院的全力抢救,才化险为夷。

洗衣凝珠是一种创新性的洗衣产品,因外形似珠子,而得名为洗衣凝珠,从外观上看,五颜六色,很像果冻,非常漂亮诱人,很容易被宝宝当成是糖果、果冻,放进嘴巴里,发生危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形似糖果的凝珠

如果家里有三岁以下的幼儿,建议家长最好不要购买这种洗涤用品,如要购买,一定要放在孩子看不到够不着的地方,这种洗涤产品对孩子来说,诱惑性太大,误食的几率很大。

不少家长可能有这样错误的认知,带孩子外出的时候,往往会加十二分的小心,回到家里,警惕性就放松了,认为孩子在家里就安全了,其实不然,居家有不少潜在的危险,如下面常见的四种危险。

第一大危险:误食的危险

3~6个月~1岁半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处于口欲期,这个时期孩子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什么东西都往嘴巴里放,喜欢吃手指。对于婴幼儿来说,口是一种认识工具,他们会把任何能够到的东西都放进嘴巴里。

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注意,要让孩子远离危险物品,如硬币、药品、尖锐的东西等,防止孩子误食,一旦孩子误食,由于孩子不会表达,若家长没有及时发现,是非常危险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的一个亲戚患有高血压,有一天吃完药,就放到茶几上了,后来他孙女误食了,家人也没有及时发现,直到发现孩子翻白眼,精神不佳,才赶紧把孩子抱到医院。

类似的事件常有媒体报道,一旦孩子发生窒息,抢救的黄金时间只有4分钟,可此时家长往往已经吓得魂飞魄散,从而错过了抢救的黄金时间,轻则让孩子大脑受损,重则让孩子丧命。

不少家长在发现孩子吞了异物之后,因为着急,伸手去抠孩子的嘴巴,这不但无法将异物抠出来,还容易加重阻塞,或者导致咽喉受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正确的方法是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1岁以内的孩子发生异物窒息,要将婴儿面朝下放在家长的前臂,家长用手托住婴儿的头部和下颌骨,另一手掌跟,在婴儿背部两侧肩胛骨之间进行拍击,斜向下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孩子年龄较大,家长可以从背后环抱孩子上腹部,一手握拳,大拇指向内,顶在患者上腹部,拳头位于肚脐以上、肋骨以下,另一只手包住握拳的手,然后快速有力地向内上方冲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非常实用的窒息急救方法,关键时刻能救孩子的命,家长应该了解一些,虽然我们不希望它真正用于实践,但防患于未然,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二大危险:误触的危险

最为常见的危险就是刀子、剪刀、电器插座等,家长一定要将刀子、剪刀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即使放在高处,孩子够不到,也要防止危险物品从高处跌落,比如将刀子放在桌子上,桌子上铺有桌布,那么,孩子在拉扯桌布时,就有可能使刀子伤到孩子。

孩子在使用玻璃用品时,也一定要格外注意,村里有一个和我同岁的男孩,小时候用玻璃杯喝水,不小心将玻璃杯摔到了地上,碎了,他趴在床上够地上的杯子,结果滚了下来,一只眼睛扎瞎了。

插座尽量选择有保护门的,不仅防止孩子去触摸,还要防止孩子用东西去捅插座,1—3岁的孩子处于空间敏感期,在手部精细动作发展的前提下,他们开始对小孔产生兴趣,尤其是那种完全契合手指的小孔,常常乐此不疲地去抠洞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家大宝一岁半的时候,就曾将钥匙插入电瓶车的充电孔,顿时火花四射,将大宝的手指熏黑,还烫了两个大水泡,吓得我魂飞魄散。

除此之外,还要防止家具倒下来,看看下面这张图,想一想咱家的孩子是不是也这样淘气呢?对于那些不稳定的家具,大家一定要注意,防止砸伤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孩子是费心劳神的活,也是个细活,啥事都要防患于未然,不要觉得家里是安全的,就可以任由孩子玩耍了,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孩子会玩出什么花招,整出什么危险来,安全这根弦还是要紧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