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窑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元明清仍有延续。窑址在今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的彭城镇和磁县的观台镇一带,磁县宋代叫磁州,故名。

磁州窑的匠师们吸收了传统的水墨画和书法艺术的技法,创造了具有水墨画风的白地黑绘装饰艺术,开启了中国瓷器彩绘装饰的先河。

磁州窑品种诸多,以白地黑花(铁锈花)、刻划花、窑变黑釉最为著名。它的装饰技法突破了当时流行的五大名(官)窑(汝、官、钧、哥、定)的单色釉局限,运用了数十种丰富多彩的装饰技法。1998年3月,元代的磁州窑黑釉剔花玉壶春瓶从英国追回。

清人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说窑第二中记载:磁窑,出磁州,宋时所建。器有白釉,有黑釉,有白釉黑花不等,大率仿定居多,但无泪痕,亦有划花凸花者,白釉者俨同牛乳色,黑釉中多有铁绣花,黑花之色与贴残之膏药无异。寥寥数语,简洁地概括出磁州窑的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磁州窑瓷器的基本特征是以当地“大青土”为原料制作器物的胎体,然后在白度不高的胎体上先施壹层白化妆土,达到“粗瓷细作”的效果,同时在白化妆土上运用划花、刻花、剔花、印塑、绘画、彩釉等多种多样的技法来装饰瓷器。特别是磁州窑工匠将传统的中国绘画技法直接用于瓷画,创造了磁州窑的装饰精品——白地黑花,呈现出黑白对比、强烈反差的艺术效果,并以极为自由、潇洒、粗犷的画风来表现当时社会的民风、民俗,为百姓所喜闻乐见,从而形成了磁州窑独具民族特色的装饰语言和风格。

磁州窑瓷枕的形式主要有亚腰形、叶形、元宝形、椭园形、八角形、如意形、长方形等;装饰技法包括珍珠地划花、篦划花、白剔花、黑剔花、白地黑花、素胎、三彩、模印花等;装饰题材多为花鸟草虫、珍禽异兽、婴戏、山水绘画、人物故事、神仙志怪、诗词曲赋,不一而足,反映出宋元时期的民风、民俗和社会生活。

磁州窑的发掘也如传奇般偶然,1918年,钜鹿人天旱掘井,发现宋代古城,出土了大量磁州窑瓷器,引起世人的极大关注,埋藏千年的磁州窑宝藏重现天日。

建国后,观台窑遗址经过3次考古发掘。在1987年3月—7月历时4个月的发掘中,共开探方、探沟12个,总面积480平方米,发现9座瓷窑和作坊、碾槽等重要遗迹,出土各种完整或可复原的瓷器9870多件,瓷片数十万,开挖探方分布在5个地点,基本覆盖了观台窑各时期的地层。

磁州窑的烧造历史源于北朝,磁县的观台窑位于太行山东麓、漳河右岸,为磁州窑中心窑场之一,它兴起于五代宋初,历宋、金、元三代,元末明初逐渐衰落。当时,这里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磁土、燃料,而且地理位置优越,水源充足,运输方便,有着得天独厚的制瓷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鉴定真伪时要善于抓住工艺程序、工艺方法、工艺手段上细微的变化,即抓住仿制者们本身难以克服的漏洞与仿制者本身素质在制瓷中的反映。以下介绍磁州窑瓷器真仿品辨识的几个要点,供各位参考:

1、看胎骨成型方法

采用浆胎者均为伪作。磁州窑注浆成型技术采用的时间约在1948年之后,如是浆胎,必为后仿无疑。

2、看模印痕

模印痕是在瓷器的口部,圆形器身的最大直径处,有明显的对接痕,或凸或凹,是用模制胎后,虽修平但烧成后仍存留的痕迹。今仿器多数采用模制,此痕难以消除、古代也有接口,工艺上是拍打衔接,并有粘接口、耳者。

3、看足的工艺处理

足部有明显的印坯成型特征,或有意在足内造作旋坯刀痕,慢轮加工,呈不规则刀痕,或非旋刀痕者均为伪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看支钉痕

支钉痕是古代叠烧、摞烧时防止粘连的支钉遗留在瓷器的底、口、肩部的痕,有此痕者真者多。现代采用油、电、气烧,器物因平摆在棚板上平烧,多不叠摞,且支垫铝粉,故无此痕留。

5、看粘疤

古代陶瓷烧制过程中经常出现倒窑、倾斜或叠烧不当造成的粘疤或疤痕。今因装窑太密,造成口沿与身上的粘痕,粘痕多在最大直径处。

6、看火刺痕

火刺是煤烧的特征之一、宋、金时代观台窑的白釉,多为细密的米子开裂,釉层厚处呈微黄色、微黄绿色。而今仿品,釉开裂纹大,釉透明而色亮,釉层厚处呈乳浊白色或称鼻涕釉。

7、看黑釉

磁州窑古代黑籼是当地特有黄土所淘制的釉。黑釉的采选、炮制十分严谨,烧成后呈色乌黑油亮而今之釉多为适应快速烧成,添加了熔剂与呈色剂,釉光亮又黑,但釉质硬度差,釉表面易有划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看绘料

磁州窑白地黑花彩绘用料为氧化铁矿物(俗称斑花石)。古代有釉下彩绘、釉上彩绘的区分,又有厚料、薄料之分。又因烧成火焰气氛不同,铁的还原呈色产生不同的色调,俗称褐色或铁锈色等。今仿者,所用料多采用购买别人已制好的成品,大多数仿者不会配制特殊的黑料,因而采用厚料的彩绘方法,在釉面上有凸感的黑花者少,实际上现代的白地黑花瓷以薄彩者众多。

9、看珍珠地

珍珠地是磁州窑特有的一种装饰方法,占瓷上这种纹饰表面平滑,色朱红或暗红或黑褐色今刻划表面凹凸不平,手绘珠地大小不一,呈色为胎的原色或填充黑彩、褐红彩于划痕内。

10、看刀功

特别是瓷枕枕边之刀功,古代制枕多为专职,刀工技术精湛而今仿者多以模制,少量生产,品种多样,故不精于刀功。

11、看齿痕

古陶瓷在粘接处多用篦子加工,留下篦纹。而今采用竹签、锯条或钢锯条,纹饰有明显的区别。

迄今为止,我们所查阅的最高磁州窑拍卖记录,出现在2004年11月,佳士得香港秋拍中的一件“北宋 磁州窑刻花褐彩梅瓶”以13,503,750港元成交,在当时的国际牌价中折合人民币约1445万元。此后距今14年的时间里,均无打破此记录的情况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