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过程中,除了大家所指的贪、痴、疑,其实还有那么几大误区,紧紧围绕在大家的身旁,这便是我们常人都会有的虚荣心。虚荣心会带给我们心浮气躁的,这与佛家的戒骄戒躁,是冲突的。

虚荣心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诵读经文的多少:

很多学佛的人,喜欢把诵读经文的多少,学佛时间的长短挂在嘴边,好像自己已经很懂佛法的样子,实际对修行一无所知。这样的口头禅只能平白无故的增添修行者的世俗之气,十分不妙。

况且比诵读经文的多少,也是变相的比资历、辈分。佛家讲究众生平等,一味地说自己学佛时间的长短、经文的诵读,会打破这样的环境。而且学佛时间的长短和修行的好坏,也没有直接的联系。

修行的好坏是从一个人做事态度,待人接物上面看的,在于我们能否将佛法融入与生活之中,改变我们某些执念。解决于是时候的懦弱、焦虑、急躁,清理红尘中的烦恼和世俗的喧嚣。在面对生命的逆境,更好的从容对待,处理情绪等等。

佛法是帮助我们改变自身,把心中那些不好的感情,影响我们自身作为的东西清理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以为是:

都说出家人不打诳语,那是对外。对内还有许多人,有着自以为是的经验。学佛是一个明悟的过程,明悟于心,正道于情。若是生出执念,只坚持自己,并强行用自己那一套去对待别人的话,那便是“慢我之心”。

在学佛的道路和成佛的道路上,有很多都是正确的,也有很多是错误的执念。如果取得一些成就,那是自己的努力,但是自己的修行经验,别人未必适合。强加于别人身上,让他和你走一样的道路,终究会耽误自己,也会怠慢别人。

况且,就算是同一个人,走一样的路,问题也会出现在不同的角度。更别说另一个,和你完全不一样的人。在修行时,不要轻易去否定别人、解决别人的问题,要让他自己去悟,给出方法可以,但不要给步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放下执念:

此中执念,便是别人的眼光。有许多人修行,总是在意在别人眼中,我是什么样的。可你的修行,不是为了别人,是为了让自己获得肯定。别人的夸奖更不是你的目的,这种执念,难免会让人感到,顾此失彼,多此一举。同时,过分的在意别人的眼光,也会影响自己修行之路的前进,最后误己误终身。

在学佛的时候,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但最重要的,就是心境的变化。有一个良好的心境,不仅能在修行路上走得更远,还能让别人感到舒服,自己获得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