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晋惠帝司马衷,很多人都绝非他是个“白痴”,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对他的评价也非常不好。但他毕竟在位17年,难道他真的像大家说的那么傻吗?在《晋书》中,还流传着两件他非常搞笑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件,有一天,司马衷在园林中听见蛤蟆叫,就问这个声音是为管家叫还是为私人叫?有一个太监回答道,在公家的地盘上就是为公,在私人的地盘上就是为私。司马衷很喜欢这个回答,赏赐了他。

第二件,国家发生了饥荒,百姓们没粮食吃,有很多饿死的人。大臣们向司马衷汇报,司马衷反问,为什么不吃肉呢?也正是因为这句话,让很多人觉得他是个“白痴”,也被世人误解了几千年。其实他并不傻,他是个很聪明,情怀很大的君主。下面给大家讲几个小故事,带大家重新认识一下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史料记载,他在做太子期间,晋武帝总是担心自己的儿子智力弱,没办法承担大任,于是就想出一个办法来考他。他九岁被封为太子,父母都是非常有才华的人,他肯定也不会太差。只不过是他比较喜欢安乐的生活,没有什么政治经验,自然没办法回答。

太子妃找了张泓,让他提前把答案写好,司马衷照着念,但是司马衷知道自己的才华极限,自然不可能说出这些话来,所以又写了一份比较通俗易懂的,晋武帝看了之后很开心。从这里可得知,他并不傻,没有直接把别人写好的拿来用,而是通过自己的办法去解决问题。只不过是他不喜爱这些,如果好好做的话,完全没有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前讲到的关于蛤蟆叫的故事,他其实并不只是简单地问这个问题。他从小就受到政治理论的熏陶,会把看到的事情跟政治联系起来。他看到这些蛤蟆,就想到了朝堂上的官员们,所以才问出了那样的问题,他在考虑现在这些官员们是为了百姓着想,还是为了自己的私欲。

只不过当时他身边的人都没想到,直到一个聪明的太监回答了上来,也解开了他的心结。因此他不是简单地想知道蛤蟆为谁叫,只是想侧面告诉官员们要各司其职,不要为了自己的利益,破坏朝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司马衷这个人根本不笨,他的思路是非常清晰的,在危急时刻头脑非常清晰,对形势的把控也掌握得很好。西晋后期,战乱很多,司马衷失败退到了邺城,但是因为程太妃的原因他们没有回到洛阳,士兵们也因为害怕,都逃跑了。司马衷看到身边的侍卫逐渐变少,就询问身边的人,结果得知王浚大军距离邺城就只有八十里了,司马衷马上让卢志去洛阳,开始撤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他立马做出的决定可以看出来,他能够对于当下的情况作出抉择,调整战略。如果他真的傻,肯定是没办法掌控局势的。所以他并不是世人认为的那样,“白痴皇帝”,他只是不热衷于朝政,这几千年来,是世人误会了,是历史创造了这个称呼。